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為哪般 上,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東西南北四面,其中三面皆有強敵,唯南面無契丹軍,大同軍既以突圍為第一步之目標,自然要選擇向南。

四千餘大軍,便是四千餘副鐵甲,四千餘柄鐵兵,匯聚成一道鋼鐵熱流,在滾滾煙塵中奔行。而在這支鐵甲雄兵之前,近百個青衫長刀、策馬賓士的身影,就顯得格外突出而顯眼,他們不著看一眼便讓人覺得心寒的甲冑,但他們渾身流露出來的騰騰煞氣,彷彿讓他們置身在黑霧中,叫人無法忽視。

大同軍奔離原處,沒有瞞過已將他們視作囊中獵物的契丹軍,在他們離去後不久,契丹遊騎就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在得知李從璟率大同軍跑路、欲逃亡保命後,契丹軍立即遣出精騎,加速前來追擊。

已歸至昨日主將職位的耶律雉,因不堪承受耶律敵烈之怒,急於戴罪立功,更是親領其它耶律敵烈其它幾名義子,親自來追殺李從璟,發誓要一雪昨日之恥!

馬軍腳快,步卒是萬萬跑不過的,然則真要起來,人力發狂時也能日行百里,而縱觀歷史上經典、輝煌的騎兵追擊案例,最多也不過一日兩百里的水平罷了。按理兩者差異應該極大,但事實為何是如此?這卻是因為,人再多,跑起來也容易,馬多了,跑起來就很困難。後者要維持佇列,要保證奔行途中不出亂子,那是很難的。人則不同,只要稍稍拉開距離,怎麼都不會跑出大亂子。

李從璟帶領大同軍的第一日征戰,前半部分便在狂奔中度過。傍晚時分,後面的契丹精騎追了上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大同軍行軍速度雖然比平日快了很多,但仍舊勉強維持著佇列,所以被契丹精騎在天黑前追上,並不難理解。

從桑亁關向西南,百五十里之外便是流經河套平原的黃河,平原之上,黃河水流平緩,若得船隻,要渡河而過很簡單。豐、勝二州之一的勝州州城,便在黃河之濱,距離此地不遠。

若大同軍能順利趕到黃河沿岸,平穩渡過黃河,那麼契丹軍再要追擊大同軍,就會難很多。大同軍甚至可以在渡過黃河後,在河岸以逸待勞,在契丹追兵渡河之際,半渡而擊之。因是,只要渡過黃河,即便是面對數倍追兵,大同軍都能遊刃有餘。

黃河,便是大同軍此行第一個目的地。然而此時距離黃河,尚有數十里之遙,而契丹精騎已尾隨而至。依照目下形勢,在抵達黃河之前,大同軍必須與契丹追兵一戰。戰若勝,將契丹追兵擊退,則大同軍可至黃河,渡河而過;戰若敗,則黃河不再是彼岸,而是地獄,被契丹精騎追趕到黃河岸邊的大同軍,將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成為真正的絕境之師,只有死路一條。

李從璟在被遊騎告知契丹軍將至後,令大同軍步軍繼續趕往黃河,而他和張大千等驍勇之將,則率領大同軍騎兵留下阻擊契丹追兵。

馬軍精貴,便是朝廷六軍與侍衛親軍配置比例亦很,莫藩鎮軍了。大同軍有將士五千,馬軍不過千餘之數,而經由之前一戰,頗有損失,此時只剩下了千騎左右,此時全都留下來與李從璟一道,阻擊契丹精騎。

而前來追擊大同軍的契丹先鋒精騎,數量達到了三千,其統率便是昨日夜裡在李從璟手裡吃了虧的耶律雉。

耶律雉在得知大同軍馬軍竟然全部都留了下來,意圖阻擊他們的時候,不僅沒有擔憂,反而露出喜色。他對身邊的老三老四道:“今父王親自督陣於桑亁關外,欲以雷霆之勢攻克此關,我等追擊大同軍的人馬雖不多,卻也接近萬人,依父王的意思,我等只需要將大同軍遠遠驅逐,或者死咬不放,使其無法回頭支援桑亁關,則桑亁關早晚必定落入父王之手!然則我等昨日戰事不利,父王已大為惱怒,此番追擊大同軍,怎能不將李從璟斬之以獻父王?我等大軍,三倍於敵,大同軍必敗無疑,且隨我殺上前去,將李從璟生擒陣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