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更。:::..感謝毒蛇兄和天山下人的月票。)

在集結百戰軍,準備出發之前,李從璟召集衛行明父子和河陽軍陳青林,安排懷孟之事。此番出征河上,莫離李從璟是要帶走的,他是李從璟的智囊,此番征戰,戰事浩大,不是一兩場戰鬥就能解決的問題,有莫離參贊軍機,李從璟才能放心。如此,坐鎮懷州的任務,就落到了衛道身上。

衛道才智雙全,自他出任百戰軍掌書擊以來,及至升任懷州長史,未嘗出過半分差錯,是難得的軍政雙才,而衛行明更是處理政事的行家裡手,有衛行明輔助,再用以穩重著稱的荊任重領軍鎮守城池,則懷孟無憂。

“此番唐梁之戰,重在河上,懷孟之地不會出現戰事,是以軍帥大可放心。下官所慮,也是將士征戰之兇險,王彥章才高,河上樑軍勢大,此番征戰之難,勝過以往如何一次,不過有莫別駕伴隨軍帥左右,下官亦可安心。只是不能聽用於軍帥帳前,下官甚為牽掛,還望軍帥珍重。”

廳堂議事之時,衛道如此言。

各方安排都沒有任何異議,唯一的意外卻是發生在陳青林身上,這位靠著軍情處之計,謀殺了皇甫紹,而成為河陽軍都指揮使的年輕將領,此番竟然一再請求隨李從璟出征,言辭懇切,“幸承軍帥兵鋒,河陽軍得以在天下大勢歸唐時,棄暗投明,全軍上下莫不感念,青林不才,本是庸將,竊據高位,心甚憂之。如今大唐伐梁,正是我等未有尺寸之功之輩效忠國家之時,還望軍帥念眾將士一片心誠,予此機會。末將侍候軍帥帳前,但有驅使,不敢不用命,以報軍帥之恩!”

陳青林這話時,李從璟眼中意味深遠。

河陽軍投靠大唐之後,仍舊駐守孟州,李從璟未藉機瓦解其軍,剝奪其權,不過節度使是沒有了,陳青林為最高統帥,也只是一個都指揮使而已。但這些不是李從璟心慈,而是現實需要。百戰軍主力盡出河上,要後方隱患,河陽軍可以算一個,畢竟才歸順不久。但在當前形勢下,河陽軍並沒有叛唐的理由,所以李從璟並不擔心。

如今陳青林主動請求跟隨李從璟出征,倒是很出乎他意料。

見李從璟不予表態,陳青林繼續努力道:“大爭之世,凡有血氣者,皆有爭心,河陽軍算不得天下雄師,青林亦算不得良將,但終究並非一無是處,河上樑軍勢大,青林請戰,或許能為軍帥效力一二。”

李從璟知道陳青林是個有野心的人,這也是當初策反他能夠成功的原因,但陳青林的野心有多大,李從璟卻不知,畢竟相處日短。

“既然陳將軍願意為國效力,本帥不是妒賢嫉能之輩,亦不會阻塞他人奮進之路,此番出征,陳將軍可帶軍前往。”百戰軍自有萬八千人,兩三千河陽軍放在身邊,豈會降服不了,李從璟答應了陳青林的請求。

陳青林難掩激動,抱拳拜謝,“多謝軍帥!”

大軍出發之前,軍情處已將河上週邊,包括梁朝能夠打探到的訊息,做了一個初步的匯總,交代了李從璟手上,是以百戰軍還未到河上,但對其形勢,李從璟已是瞭若指掌。

這一日,大軍出征,李從璟以李紹城為先鋒,讓他領其本部先行,以彭祖山為後軍,為大軍看管輜重,蒙三和吳鉤為左右翼,他自帶孟平、陳青林和君子都為中軍,以日行五十里的速度,趕往此行目的地:楊劉城。

崔玲瓏由軍情處押解,在大軍後面跟著。這回出征,李從璟與那人碰面是必然,崔玲瓏可能會用得著,索性就帶在身邊。

“王彥章攻克德勝南城之後,又乘勝攻陷了潘張、麻家口、景店之地,德勝北城成為一座孤城,陛下得到訊息之後,令宦官焦守賓趕赴楊劉城,幫助鎮將李周固守,同時令朱守殷放棄德勝北城,拆屋做筏,載著兵甲去楊劉城,與李周匯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