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十國帝王,我是蓬蒿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嘹亮而整齊的讀書聲,如飄蕩在林間的晨霧,洗滌著昨日的雜塵。
青山深處更青山,君子林就在青山之畔。青山之畔有青竹,青竹腳下流淌著一條清澈見底的溪。
農田錯落,橋流水,田舍依依,雞犬相聞。
當李從璟站在這副畫面前的時候,他不由自主停下腳步,一夜不曾相合的眼眸,分外清明。他閉上眼,張開雙臂,如在輕撫田埂上的讀書聲。
“這便是君子林了。”
緩緩睜開眼,李從璟輕聲道。
“見識不錯。”桃夭夭捧著水杯,站在李從璟身旁。
兩人穿過道,往村舍行去。看村舍中房屋的數量,僅二十來戶,還不足一里,應該不是一個裡的建制。地裡或者路上的村民,望見李從璟和桃夭夭,眼神中有好奇之色,但也僅此而已。相面碰見了,這些村民還會主動向兩人行禮。
路上沒有跑鬧的孩童,孩童都在私塾裡。
私塾建在一個沒有柵欄的院子邊,僅一面有牆,其餘三面用吊著竹簾。竹簾裡,十幾個年齡不一的少年,正在誦讀《大學》。
李從璟在私塾外停下腳步,一時竟然有些不忍上前去打斷這些讀書聲。山外烽火連天,山裡這一個角落,卻有一片難得的寧靜。
盤膝坐下,李從璟輕聲道:“許久不曾聽先生授課,今日便再做一回學生也好。”
桃夭夭奇怪的看著李從璟,一時無話。她發現她越來越不懂,這個年輕的有些過分的一軍統帥。認識他越多,就會越多發現他身上的矛盾。
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桃夭夭環保雙臂斜靠在柱子上,抬頭望著天外天。
許久之後,李從璟已經和私塾的主人對坐在竹亭中。
此處號稱君子林,私塾的主人跟君子自然有關,坐在李從璟面前的,是一個年齡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儒生,一襲青袍,舉止從容,而眼神清明。從風度上來,確實像是一個君子。
在老儒生旁邊,還有一個年輕的儒生,不到而立之年。
“君子之德,風。李某一路行來,見村民皆知禮,且神態安寧,無憂懼之色,私塾學生皆精神飽滿,識學上進。衛先生居一地,則教化一地,的確無愧君子之稱。”李從璟由衷道,他先前不信此地有大才,現在開始有些信了。
老儒士衛行明,是這君子林的主人,他從年輕儒生手中接過茶杯,遞到李從璟明前,緩緩道:“道之不行,久矣。道之不可行,當此之世。然我輩既是讀書人,總得不辜負那幾卷聖賢書。”
李從璟飲茶一口,讚一聲“好茶”,然後道:“君子中庸。衛先生何必耿耿於懷,有所為總比什麼都不為的要好。”
衛行明微微搖頭,似是有些惆悵,“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夫子之言,猶未敢忘。當此亂世,本是我等書生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之時,衛某苟活于山野,已是忘本,如何擔得起將軍之贊。”
著,衛行明又問道:“將軍也知中庸之道?”
“不出誇張之言辭,不行極端之事,便是中庸。”李從璟道,“君子不坐垂堂,先生無咎。”
“想不到將軍也是飽讀之人,失敬。”衛行明作了一揖,嘆了口氣,“道家之士,求獨善其身,是以可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不看世道之艱難。而我儒家學生,蒙夫子之教,莫不以入世為途,以天下黎明百姓之難為己任……罷了,且不這些,將軍此行,必有所圖,不妨來。”
院裡有黃毛幼雞一群,嘰嘰喳喳跟在母雞身後,在院中找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