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節,重回八零好生活,一年春天,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針對廠長說的問題,顧朝暉都按照自己學到的,看到的先進管理模式,從制度上,執行上做了一番解答。
廠長一聽,原來這些弊端都能有整頓的方法,他頓時精神大振。
那次之後,沒用多久,顧朝暉就被調到了一個小車間裡當車間主任。
上任之前,大廠長又再次找到他,說道,“這個車間,效益不好,氣勢不振,你先去小試牛刀,從這裡下手,應用一下你之前說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咱們看看行不行。我給你一年的時間,如果成功了,咱們就可以在廠裡的其他主要車間試行,如果不行,也不影響你的前途,你就放手幹去吧,年輕人。”
得到領導的大力支援,顧朝暉幹勁十足,還為此給霍夫曼寫了一封信,彙報了自己在國內推廣先進管理經驗的情況。
自從來到小車間當主任之後,為了推行新模式,顧朝暉真的沒少遇到困難和阻礙。
其實改革最難的是改變人心,為了讓車間裡的老工人從根本上認同新模式,顧朝暉幾乎是苦口婆心的開會,大事小情的親自指導,可就這,仍然有人在背後給他搗亂。
他去車間的頭一個多月,是最艱難的。
那段時間,他回到家,只有在面對孩子和媳婦兒的時候有點笑模樣,其他時間不是在學習、查資料,就是在給霍夫曼寫信,再不就是去杜大海家裡取經。
杜大海看他幹事務實,可卻過於理想化,還是有年輕人不切實際的地方,便忍不住勸道,“朝暉,德國的模式雖然好,可咱這裡不是德國,咱得實際點,你看工人們最關心啥,最想要啥,你幫他們把這些事兒解決了,你說他們能不聽你的麼?”
到底是有多年管理經驗的老車間主任,杜大海雖然守攤子的心裡重,但他這麼多年的管理經驗和積累的管理方法確實是顧朝暉不能比的。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霍夫曼雖然從信裡給了他很多指導意見,但這些意見都是基於德國工廠的情況,就像杜大海說的,不一定全部適合現在的機械加工廠的情況,如果全盤照搬照抄,肯定要失敗,他這一個多月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怎麼能把先進的經驗融入到本土的情況中,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的做好工作,成了顧朝暉最大的難題。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他終於突破了這個瓶頸。
按照新的制度,工人在上班期間不允許請假,一旦請假,在得不到績效獎金和計件工資的情況下,還要扣掉工時工資。
這在國有企業裡就比較少見,因為以前大家有事請假不來,不幹活就得不到工資,已經算是付出了代價了,現在還要再扣工時工資,那如果一個月下來,請上兩三天假,豈不是要把基本工資都扣光了。
再說,之前大家請假,都比較隨心所欲,只要跟車間的領導打個招呼就能走了,甚至有的人連招呼都不打,和同組關係好的同事互相打個掩護,大家對此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在卻要填單子,還要在黑板上掛出勤牌子,這樣一來,誰來了,誰沒來,一目瞭然,面對這樣嚴格的情況,大家都表示不能接受。
但之前顧朝暉執意要推行,他畢竟是車間主任,誰也不可能跟他硬頂。
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出勤的牌子難不倒這群老工人,他們依然是用原來的套路,互相幫著寫黑板,掛牌子。
領導發現不對頭,人和出勤情況對不上,他們就撒謊說,某某去廁所了,某某去請物料了云云。
雖然每次都能被顧朝暉識破,可識破又能有什麼用,扣了獎金和工資之後,大家對他的牴觸情緒更大了,每次一下發生產任務,大家都不配合,有的甚至寧可少賺計件工資,也不支援他的工作。
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