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節,貴妃起居注,御井烹香,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咯
第279章
皇后把皇帝勸去見太后,當然不是為了讓他氣太后的,再怎麼說,追尊宸妃這麼大的事,解釋幾句,即使太后無法接受,在皇帝這裡,也總比一句話都沒有的好,起碼該有的姿態要做出來,也免得外臣議論。若是不想自己的身世惹來風波,這時候待太后,就要比以往更為恭謹。
不過,即使心裡也清楚,太后多數也不會多說什麼,頂多對自己不理不睬,皇帝在踏入清寧宮的時候,卻還是如兒時做了錯事,被太后召來訓斥時一樣,忐忑、踟躇,腳步很是艱澀,竟是有些邁不開的感覺。
積威猶存啊,他暗暗嘲諷地一笑,卻不是對太后生出怨恨,反而是對自己的不爭氣隱隱生出了怨憤。現在坐在御座上的人是自己,掌管天子寶璽的人是自己,連內閣首輔都給逼走了,原因就一個,無法配合天子。這樣的身份,還需要對太后有什麼畏懼嗎?應該是她來畏懼他才對!真的逼急了,不怕在史上留下一筆的話,他能做的事可多了去了!
也許是察覺到了他的心情,在踏進清寧宮正殿前,皇后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袖,對皇帝露出軟和的一笑,笑裡的懇求,倒是讓皇帝心情好了幾分。他微微點了點頭,似是在許諾皇后,不會做出什麼讓太后難堪的事情。
皇帝前來問安,太后自然是早就在宮室中等著了,不可能會一時興起,出門遊玩。見到皇帝進來,口稱母后行了禮,她露出和藹的笑容,“皇帝皇后都來啦?快坐下說話吧。”
說是天家母子疏遠,其實每回皇帝來請安,太后也都是笑呵呵的,從未給過一點臉色。對皇帝的衣食起居,詢問得也很詳細,更不時叮囑其為國惜身。要不是從許多側面,可以看出兩人關係的真正成色,就看著在殿上的相處,那簡直是沒有一點能挑剔的地方。就連皇后,也是用了一段時間,才琢磨到箇中真味。周氏腦子不大靈敏,到現在都沒回過味來。至於萬氏,倒是一貫謹慎,對太后、太妃的態度,都是依從著皇后來的。畢竟,在外人來看,太后不問政事,正是徹底放權的證明,不戀棧權勢的人,天下又有幾個?再加上這殷殷垂詢的慈母風範,皇帝怎都該因此對太后特為感佩才對。
只有皇帝自己心裡才清楚,太后對他的真正態度為何。——一切的變化,都是在誠孝皇后撰遺詔的那天開始,不,或許該說,一切變化,都是太后突發卒中的那天開始的。
在那天以後,母子關係就走入了僵局,只是當時,是他推拒著太后的關心,他在太后跟前扮演孝子,他以恭順的表現,來搪塞太后眼底的疑問和失落。母子兩人自從那天以後,就再沒有深談過,私下,他曾為自己悖逆的行為認錯、請罪,而太后也曾原諒過他,說這並不是他的錯,只是一個巧合。他能聽得出來,她說的是真心話,雖然態度僵硬、失落,但終究還是有心要和他修好,這種種表現,只是為了激起他的愧疚。
他也說不清自己究竟是愧疚還是不愧疚,有時想起來也覺得爽快,有時卻又有幾分心虛、慌亂。不過,假作認錯,換得太后諒解,他也是有幾分得意的,這種不動聲色便把人心玩弄於股掌間的感覺,很容易讓人上癮。當時畢竟年少,還是有些太沉迷了些,在太皇太后下達遺詔後,立刻找到太后,出言安撫認錯……做得也過露了點。
也就是從那天起,太后對他就永遠都只有這一副面孔——如眼下般得體地笑著,說著千篇一律關懷的話語,誇獎著皇帝的勤政和皇后的賢惠,這些話反反覆覆都是隻有一個意思,不論是冬天來、夏天來,都是一樣用、一樣說。在太后微帶皺紋的雙眼裡,除了經過偽裝的和藹以外,他看不到任何一點別的情緒。
再也沒有對功課嚴格要求,不論他犯了什麼錯,做了什麼事,走進清寧宮裡時,太后都是這樣一張臉,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