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節
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8節,我本閒涼(妾本閒涼),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細繩一解,她便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裡頭哪裡是什麼棋譜,赫然是一封貼藏於內的陳舊聖旨!
起頭那“奉天承運皇帝”六個字像是一場風暴,霎時將她整個人席捲,比起白日裡那一張檄文,更狂猛,更兇悍!
因為,這竟是昔年先皇傳位於七皇子的遺詔!
只是還不等陸錦惜平復心緒細看,遠遠地竟聽見府裡面傳來了一聲驚懼的呼喊,緊接著便是一片哭號的混亂。
“砰”地一聲,素來沉穩風鈴急急推門進來。
那一張小臉上煞白,兩眼裡醞滿了驚慌的淚水,倉惶地朝她哭道:“夫人,老太師,老太師他——”
☆、第200章 第200章 終難解
一盞盞幽明的宮燈, 佇立在冷風裡。
從白到晝在皇宮裡煎熬了整整有一天的大臣們, 直到這時候才各自擦著額頭上的冷汗, 拖著疲憊的身軀, 帶著滿心的憂慮,從南書房退了出去。
顧覺非是最後一個離開的。
驟然之間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且謀反的還是在百姓之中有甚高威望的大將軍薛況,一有民心,二有能力, 真犯上作亂起來絕對會成為皇室心腹大患。
保定距離京城實在是太近了。
面對著幾乎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威脅,誰又能坐得住?所以皇帝留了他下來, 多問了幾句。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總覺得蕭徹從下午略用過一些膳食後回來, 整個人便有些心神不寧。
顧覺非曾是蕭徹伴讀,對他也算了解。
薛況那檄文上面所寫的“無能”或許有些言過其實, 但絕非是空穴來風:如今在皇位上的這一位皇帝,在各方面都普普通通,既沒有什麼大錯,也沒有什麼能力。
但檄文之中提到的其他事情……
人從高高的臺階上走下來,入目所見這九重宮禁都幽暗的一片, 掩不住倉皇的宮人們在廊下立著, 竟好似那飄蕩在風雨中的浮萍。
顧覺非的眉頭悄然皺了起來。
夜已經很深,比起在皇宮裡商討如何應對薛況謀反這件事,他更在意如今太師府裡是什麼情況。
畢竟薛況在檄文裡提到的字字句句,尤其是與老太師有關的字字句句, 便是他看了都有一種心底發冷的感覺,曾萬般信任於他的顧承謙,又該是何等心情?
至於真假,現在是追究不了的。
一則蕭徹在位,皇家秘辛不好打探;二則雙方各執一詞,皇家到底有沒有戕害薛氏,誰也說不清。
但薛況這一份檄文用心險惡是毋庸置疑的。
當年的水患旱災雖非因薛況而起,可國庫無銀,賑濟方面自然艱難;蕭徹排程固然一塌糊塗,可歸根結底是因邊關養戰,國庫損耗嚴重。
至於當年他是被自己汙衊一事,就更是胡說八道!
所以在今天下午的時候,由朝廷這裡諸位大人商討定論之後的真正的“討逆檄文”,已經在京城外面張貼開來,同時兵員的調動也已經由劉進、方少行二人完成。
說來也奇,此次謀逆,薛況所用者皆是自己的舊部,可九門提督劉進卻偏偏被摒除在外。以至於如今朝堂上眾人看劉進的目光都格外忌憚,深恐他是薛況安插在朝廷之中的暗釘,蕭徹私底下更對顧覺非表達過自己的懷疑。
顧覺非卻不在意。
若他是薛況,要造反也不會選擇劉進。
當年含山關一役後劉進便回到了京城,享了高官厚祿,倒不是說這人貪圖享受,只是天下承平,不打仗本是一件好事。
去且劉進此人自有自己的是非判別,怕未必認同薛況。
所以薛況忽然造反這件事,劉進既不知道,也沒參與,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