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節
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6節,我本閒涼(妾本閒涼),時鏡,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目成誦, 似大夏律例這些東西他也應該倒背如流, 且自小口才極佳。
他往公堂上一站, 那就是公理本身!
你覺得不講道理, 要問個為什麼?
沒有為什麼。
很簡單啊, 你說不贏辯不過, 身上就是背了一萬的冤屈,那對不住,沒法子幫你申。
所以近些年朝堂上有一句話叫做:顧讓先若要跟你講道理,那這天下就真的沒道理可講了。
眾人心裡一時是好奇,一時是疑惑。
本以為今日朝議,總應該告一段落了,沒想到更精彩的還在後面。
接下來說話找事的就不是顧覺非,也不是薛況了,但後面出來說話的這些人所提到的事情,卻字字句句都與這兩人相關。
薛況還朝,乃是大事。
匈奴一去十年,還帶回了新單于蘭渠公主的降書,箇中要商議的細節可是不少。
朝堂上誰也不是傻子,自要揪著薛況問個清楚明白。
從他如何去到匈奴,如何結識蘭渠公主,又是如何建立起自己在匈奴的勢力,以及匈奴王庭爭鬥的細節……
甚至是還朝。
他憑什麼能連叩三十六關入京一路長驅直入?
種種的種種,雖然沒有指著薛況的鼻子說“我懷疑你”,可實際上字字句句都是懷疑,就差沒明說“我們覺得你有問題你怕是別有所圖要謀反”了。
在這種情況下,朝堂上的□□味兒當然很重。
只是薛況也絕不是省油的燈。
面對著來自一干文臣的攻訐,他處變不驚,對答如流,在談到連叩三十六關入京的時候只說是自己快馬加鞭,且沿途的城池裡都有能驗證他身份的人,更不用說他還身攜當年失落的一枚虎符。
有朝臣信不過。
虎符是死的,人才是活的,若僅憑一枚虎符就能有這樣大的威力,那還要皇帝、還有什麼“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說法!
於是質問薛況:“難道不是你擁兵自重,把控了沿路邊關要道?!”
“大人此言差矣!我乃大夏子民,還朝之時,孤身一人,不帶一兵一卒,又何來的本事擁兵自重、把控邊關要道?”薛況凜然地冷笑了一聲,鋒銳地反問道,“還是說,大人要懷疑的,其實是旁的事情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