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前想後,朱溫決定用聯姻解決這個問題。要聯姻,要通婚,要盡力保全王建在兩川的實際獨立狀態。主意一定,就是選擇的問題了。自己的女兒們不是早已婚嫁,就是年歲尙小,倒是次子朱友珪正當婚齡。不過似乎聽說王建兒子挺多,女兒卻少,卻不知他有沒有女兒正當出閣的年紀?他一時不得主意,便找來了心腹謀士敬翔商量。
敬翔卻是個明白人,只說了一句話:“大王多慮了,只要大王有此意思,王建那裡豈能沒有合適的女兒?”
敬翔這話說得倒是直白,眼下聯姻,乃是朱溫扶了王建一把,王建的女兒哪怕還在孃親懷裡抱著吃奶,那也得先嫁過來再說。
這個道理說穿了簡單得很:李曜主持朝政以來,中樞力量日漸興復,頗有立關中而定天下之勢,倘若朱溫、王建等人都是朝廷忠臣,那自然萬事大吉,可顯然他們都不是,那就必須如當年戰國時代一般,合縱以抗強秦。朱溫這數年間在李曜手裡吃虧多了,又見他已經穩守關中,心裡早已把他高看了又高看,竟以“強秦”視之。
於是,朱溫下定了主意,與蜀國結為姻親。他自言自語道:“我家已是沒有適齡的閨女了,倒是友珪該娶個媳婦兒,不知王建的女兒如何,到底有沒有真正合適的?”
敬翔笑道:“聽說蜀主有個女兒,近來被封為‘普慈公主’,花容月貌,也正當婚嫁之齡。蜀主王建對她可是心疼得很吶,一直想給她找個絕好的郎君。”
朱溫大喜道:“此言當真?雖然這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倘若王建的女兒太差,只恐我兒為難。既然王家有此好女,不如就由興緒[李振]去蜀國提親,把面子給王建匹夫撐足了。”朱溫這樣說,是有道理的。李振雖是破落貴族出身,但在他朱溫麾下卻是眾人皆知的二號謀主,常年奔走四方,頗有縱橫家之儀範,更是中原名士,聲重一時。由他出使蜀國自然是聲勢隆重,顯示出朱溫對此事的重視。
果不出朱溫的意料,李振提出兩國通婚,開放商貿時,王建非常開心。難得朱溫不計他僭位稱帝之舉,主動修好,甚至這樣“低聲下氣”來求婚,王建自是欣然允諾,於是便遣人回書道:“今有小女漪寧,年貌相當,堪配君子,望東平王早下聘禮,結秦晉之好。”
回到宮中,王建滿心歡喜地將此事告知皇后周氏。周皇后含笑稱是,心裡卻暗歎一聲,這個沒孃的孩子要苦命了。已經晉封為賢妃的關氏得知此事,卻是悲傷無比,這些年來,她早已將這個孩子當做懷中寶,掌上珠,如今要遠嫁汴州,以後不知母女還能否見面?當年,宗範孩兒送到外宅撫養,她也想得過,畢竟是男孩子,需要磨練,而且外宅不過是隔了一道牆,逢年過節,母子也能見個面說個話。如今,這知冷知熱的俏女兒要嫁到蜀國之外去,自己在深宮中就只有孤燈相伴了。想到傷心處,不禁珠淚漣漣。
她正拭淚,王建卻進來了,一看她這模樣,心下也有些愧疚。當年強迫她母子分離,給自己養女兒,好容易漪寧長大成人,對這個養母無比親暱,卻又要將她們分開,實在是殘忍。轉念一想:國事體大,兒女事小。於是,便賠了一些小心,好好地安慰關氏。關氏本就是個柔弱女子,見一向盛氣凌人的皇帝居然給自己低聲下氣,反而不好意思,便收了眼淚,與他說些關於妝奩的事情,王建自然滿口允諾,要把女兒的婚事辦得風光體面。
正說話間,漪寧哭著來了,一進屋,便撲進關氏懷裡,大哭道:“阿孃,阿孃,奴家不要嫁人,不要嫁。”關氏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心腸又酸了,抱著女兒也是淚如雨下。
王建溫言道:“孩兒莫要傷心,須知女孩子大了,終究是要嫁人的。”
漪寧仰起淚臉來,質問道:“既要嫁人,奴也認命,但為何將女兒遠嫁汴州?難道耶耶往日的疼愛都是假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