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始不斷侵犯唐朝邊境,攻擾附屬唐朝的部落政權,而此時唐朝面臨著嚴峻的內憂外患,勢力大減。所以對於吐蕃的騷擾,唐政府也一改唐太宗時期的軍事戰略,由進攻轉為防禦,河西、隴右節度使的設定,便是其防禦策略“安河隴、保長安”的一項重要措施。

再次,河西、隴右的戰略地位。河西、隴右大致在後世甘肅省一帶,簡稱河隴,其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河隴地區是中原王朝通向西域、中亞乃至西亞、歐洲的門戶,是絲綢之路上的大動脈,同時也是中原王朝防止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攻擾內地的屏障及邊防重地,“鎮河山襟帶,厄束羌、戎”。所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河隴地區都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正是所謂“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

漢武帝時期為了免受匈奴向漢朝內地騷擾、掠奪,曾幾次大規模向西域用兵,終於將匈奴趕至大漠以北,漢朝在此設定了河西四郡(張掖、武威、敦煌、酒泉),並在公元前60年設定了西域都護府,“漢武開河西,遏絕羌與匈奴相通之路,使不得解讎,合約為中國患”,以此保證了西漢王朝西北邊境上的安寧與穩定。從此開始,河西、隴右地區成為中原王朝統治的一部分,也成為中原王朝的重要的戰略軍事基地。

在唐朝,河隴地區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其北有突厥,西有回紇,西南有吐蕃,而且這三個少數民族在當時也可謂是強大的政權,有時其勢力甚至可以與大唐相媲美。唐朝統治者為了其邊境的安寧與穩定,防止少數民族向內地的侵擾,尤其為了防止吐蕃的進攻,高度重視河隴地區的戰略地位。“河隴地區是絲綢之路的要孔,在戰略上據有極重要地位。吐蕃若控制了河隴,既可切斷與西域的聯絡,又可成為進攻唐朝心腹地區的跳板。吐蕃奴隸主的攻唐戰略即是先蠶食邊境軍事據點,然後重點突破隴右,遮斷河西,孤立西域,進而兵鋒直指唐朝政治中心長安。”所以,河隴一帶是吐蕃與唐朝交戰的最為頻繁的地區。針對吐蕃的這種攻唐戰略,大唐對河隴地區做了細緻的軍事部署。

唐太宗時期,全國劃為十道,河隴隸屬隴右道,包括安西四鎮及北庭都護府等軍事重鎮;睿宗景雲二年,從隴右道中分置河西道,“貞觀元年,分隴坻已西為隴右道,景雲二年,以江山闊遠,奉使者艱難,乃分山南為東西道,自黃河以西,分為河西道”,並設定河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關於河隴地區在防止吐蕃進攻中的戰略地位,在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中有著這樣的記載:“唐初的河西地,貞觀中地益拓置四鎮,咸亨初為吐蕃所陷,長壽元年,復收四鎮,議者請廢之,崔融曰:‘太宗踐漢舊跡,並南山抵蔥嶺,割裂府鎮,煙火相望,吐蕃不敢內侮,高宗時棄四鎮不能有,而吐蕃遂張入焉耆之西,今若又棄之,使彼得四鎮,必臨西域,西域震則威憺南羌,南羌連衛,河西必危已’”,也正如唐初名相褚遂良所言:“河西者,中國之心腹”,提議唐太宗重視河西地區,也可見河隴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自永徽元年(公元650),吐蕃軍隊開始壓兵唐朝邊境,雙方往往劍拔弩張,終於在咸亨元年(公元670),迫使唐朝放棄安西四鎮。隨後,永隆元年(公元680),吐蕃侵擾河源;證聖元年(公元695),吐蕃入侵臨洮;“(開元)二年八月乙亥,吐蕃寇邊”、“四年二月辛酉,吐蕃寇松州”等等。吐蕃屢屢侵犯唐朝邊境,雖然期間有金城公主入蕃,但這只是唐蕃之間戰爭關係中的一段和平的小插曲,最終沒有改變雙方的矛盾關係,唐蕃之間的戰爭仍是屢屢發生。

吐蕃來勢洶洶,處於政權不穩定階段的大唐對於吐蕃的強勢進攻,似乎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往往處於防禦之勢。基於此,大唐統治者為了邊疆的安寧,以防吐蕃的不斷入侵,所以“……為諸將節度,以定其亂”。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詭異:我創造的怪談嚇壞幕後主神

哈伊的吉諾

開局十三副盔甲:我殺出了三百年

瑪斯指導

王爺,王妃又出去撩男人了

晚風欲醉

雙寶五歲半:總裁,你有後了

書生意趣

誰還不是個仙女

希早

八零改嫁病秧子,婆婆給我一百億

錦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