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隊的指揮核心打下了基礎。但是當時,總參謀部也就是一個調研機構,沒有軍令權,對普魯士戰爭部長負責,也沒有出席內閣會議,晉見國王的權力。
從1832年到1857年,毛奇當了25年參謀軍官,唯一的指揮職務,是1835年夏季當過幾個月的駐柏林“亞歷山大皇帝近衛擲彈兵團”連長。連長,這是毛奇指揮普魯士全軍之前,所擔任的最高也是唯一的指揮職務。1835年到1839年,毛奇去土耳其擔任軍事顧問,參與了土耳其跟埃及的統治者阿里的戰爭,見證土軍nazib戰役大敗。回國以後,被普魯士國王授予榮譽勳章pourlemerite。1842年,42歲的毛奇與17歲的marie結婚,marie其實是他姐姐的繼女。在1840到1857年的17年時間裡,毛奇擔任過普魯士陸軍第4軍和第8軍的參謀和參謀長,中間還為王室的幾位親王當過副官。1850年代的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沒有兒子,於是指定弟弟威廉作為王儲,這就是後來統一德意志的德皇威廉一世。威廉指定毛奇作他的兒子腓特烈親王的副官和軍事教師,大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太子少保之類的角色。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病重,威廉親王出任攝政王,正式處理國家事務,同時普魯士總參謀長reyher將軍病逝,威廉任命57歲的毛奇少將出任總參謀長一職。
在1857年毛奇擔任總參謀長的時候,這是一個師級職務,不參與中央決策,直接上司是戰爭部長,而不是國王本人。毛奇前面兩任總參謀長krauseneck和reyher都是步兵將軍軍銜(三星),而毛奇是少將,沒有擔任過高階指揮職務,普魯士陸軍中不僅8位軍長,而且連所有18位師長的薪俸都比他要高。但是毛奇卻是當時普魯士軍隊中最有頭腦的人,他與那些老派的貴族精英軍官不同,他受過完整的專業技術知識訓練,而那個時代歐洲的風氣,也是理性主義的:十九世紀的人們相信,科學和技術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就連純藝術領域的繪畫,也出現過以光學原理解構光與影的“點彩畫派”。那個大時代,也的確是新科學技術應用於各個領域的時代。毛奇在那個時代,是個相當新派的人物。他敏銳地追蹤後膛步槍和後膛裝藥的線膛炮這些新式武器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思考電報、鐵路這些新生事物在軍事上的應用。毛奇明白,過去依靠統帥在戰場上即興作出性命攸關的決策,這種戰爭方式已經落伍了,在一個工業時代,指揮官要調動方方面面的社會因素來打一場仗,也要受這些因素的制約。所以戰爭不能是即興的,必須是理性的。戰爭可以事先規劃,而且必須事先規劃。作為總參謀長的毛奇,把巨大的精力,花在計劃戰爭上面。他的部下針對各個假想敵,設想各種各樣可能出現的力量對比和戰場形勢,針對每一種形勢,都制定出制勝的計劃。這是現代參謀部工作的樣板。
毛奇所想要的,是一架真正高效率的軍事機器,而他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在他的任期當中,普軍統一了命令文書的用語和格式,要求簡短、明確,每一段落寫什麼都有明確要求。在軍事學院和演習場所,毛奇把總參所制定的戰役計劃和指導思想,反覆灌輸給普魯士全軍軍官。這樣,在戰場上,普軍軍官和將領所遵循的戰略戰術原則是共通的,對戰役目標也有清晰的認識,所以在戰場上,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意外情況,戰場指揮官可以發揮主動性臨機處置,而他們所受訓練的一致性,保證指揮官之間能夠相互溝通相互配合。這不僅是一架高效的機器,而且是一架自動化程度很高,容錯性極強的機器。
在人事上,普魯士―德意志總參謀部軍官優先獲得提升的傳統,也是毛奇最初向國王爭取來的,為的是吸引最優秀的軍官加入總參謀部。畢竟作為職業軍人,大家都渴望榮譽,誰都願意當騎兵、炮兵,當軍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