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時候,神策軍的性質為唐代一支普通的邊軍。在安史之亂爆發後,按照朝廷詔令,由神策軍將衛伯玉領千餘人赴難中原。那麼為什麼神策軍後來能成為一支禁軍,且為唐王朝支柱的軍事力量呢?
其實神策軍完成這一轉變與大宦官魚朝恩有著密不可分且至關重要的聯絡。首先來分析第一個問題,神策軍由邊軍到中原軍鎮再到禁軍的過程。唐代前期的禁軍主要有兩大系統,一是南衙諸衛的宿衛體系,二是唐代的北衙禁軍。其中南衙諸衛系統隨著府兵制的瓦解和崩潰已經逐漸消亡,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另一系統的北衙諸軍,主要有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但北衙禁軍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大批隨高仙芝前往平叛,“命仙芝領飛騎、髓騎及朔方、河西、隴右應赴京兵馬,並召募關輔五萬人,繼封常清出憧關進討,仍以仙芝兼御史大夫。”由此可知羽林飛騎隨軍出征最後於撞關覆滅。而玄宗出逃時身邊的禁軍只有龍武軍。
玄宗逃至馬嵬驛後,由於發生兵變,太子李亨北上。這時追隨李亨的只有兩千多禁軍。“時從上惟廣平、建寧二王及四軍將士,才二千人。”但這兩千人還在北上途中折損過半。所以肅宗登基後身邊幾無禁軍可用,故肅宗重新組建了禁軍神武軍。
從《新唐書·兵志》看,好像肅宗重組了北衙禁軍,並建立了以射生軍為主力的英武軍,禁軍勢力得到了恢復。但此時唐王朝需要的是能夠進行大規模平叛戰爭的軍隊,而這支北衙禁軍卻沒有強大的野戰能力,也就註定了重組的北衙禁軍起不到支撐唐王朝的作用,為神策軍最後成為禁軍埋下了伏筆。
神策軍由衛伯玉率領赴難中原後,參加了唐肅宗乾元元年討伐安慶緒的相州會戰。“其將衛伯玉領神策軍千餘人。赴難於相州城下。”相州之戰唐軍二十餘萬人,九位節度使共同討伐安慶緒,其中包括有中興之功的郭子儀和李光弼等名將。
但如此大規模的戰爭肅宗竟不設統帥,究其原因仍然是安祿山叛亂的後遺症,他對任何武將均不能信任,因而把這支唐軍交給宦官,令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監理軍事。這樣做的後果使得唐軍在相州城下沒有統一的指揮,九節度自行領兵作戰毫無配合,相州城久攻不下。乾元二年,唐軍與史思明戰於城下時“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晝晦,咫尺不相辨。兩軍大驚,官軍潰而南,賊潰而北,棄甲仗輻重委積於路。”唐軍潰退時,諸軍皆退回本道。衛伯玉率領的神策軍也退到陝州,與魚朝恩同保陝州。“伯玉所領軍號神策軍。以伯玉為軍使。與陝州節度使郭英又同鎮於陝。”神策軍駐防陝州後,處於抵抗史思明的第一線,其在神策軍使衛伯玉的率領下屢立戰功,加之其監軍為魚朝恩,他是深得皇帝信任的宦官,這大大加深了神策軍在唐廷的地位,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肅宗將神策軍由軍級單位升為節度使一級。“乾元二年十月,逆賊史思明遣偽將李歸仁鐵騎三千來犯,伯玉以數百騎於疆子坂擊破之,積屍滿野,虜馬六百匹,歸仁與其黨東走。以功遷右羽林軍大將軍,知軍事。轉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獻俘百餘人至闕下,詔解縛而赦之,遷伯玉神策軍節度。”這就使得神策軍由邊軍完成了到中原軍鎮的轉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