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啟陽道:“聽聞這位秦王殿下名聲甚佳,料來其對自家的民望頗為看重,因此大汗不妨交還一些擄來的漢人,想必秦王得了顏面,便會允了大汗所請。”
阿保機雖然有些心疼,因為這些漢人對契丹文明的進化極有幫助,但此時卻也顧不得了,必須先躲過這一劫才有將來好說,當下稱善。
於是阿保機又與三韓商議了一下具體條件,最後一事不煩二主,乾脆命韓啟陽為使者,前往秦王中軍談和。
阿保機沒有料到的是,三韓辭別他之後,韓啟陽見四下無人,乃徑問其父:“韓知古為何也贊同退兵?”
韓延徽瞥了一眼韓知古遠去的背影,微微搖頭:“他與我們,並非同路,其所以主張退兵,只是沒有戰勝的把握罷了。”
韓啟陽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又問道:“人說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父親深受契丹可汗信重,卻仍心為唐臣,有時想想,我們韓家也算對得起大唐了。”
韓延徽輕輕瞥了他一眼,道:“雞頭也好,鳳尾也罷,終究是看能力、忠誠、功績……以及機遇的。”
“那麼,我們要在契丹呆多久?”韓啟陽問道。
“也許不久,也許很久。”韓延徽看了看遠處的灤河,輕聲道:“這得看秦王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
李曜剛剛趕來之時,李存勖最擔心的事莫過於他會奪去自己的指揮權。他知道,自己手裡的這支軍隊已經是父親麾下為數不多的精銳了,一旦在這裡被秦王耍手段奪去,河東便再不是今日之河東,“晉王”的分量更是再無法與秦王相提並論。
好在秦王此來,雖然挾蕩平河北之餘威,讓所有人——包括河東將領——都心甘情願聽命於他,大有當初項羽鉅鹿之戰擊敗秦軍之後六國諸侯皆不敢直視的威風。
當然,他有這樣的實力,也有這樣的地位,自然也就有這樣的威望。
契丹使者前來求和之事,大夥兒都已知道,對於戰和,眾將本身並無太多意見,也許有人覺得打一下好,也許有人覺得既然契丹認罪,願意交還平州甚至歷次被擄的百姓,那麼不打也行,但歸根結底,沒有人有一戰將契丹滅族滅國之類的心思。
這其實並不奇怪,大唐的民族政策與別朝不同,對於這些邊疆遊牧,羈縻和利用其實一直佔據著主流,因此就算好戰派主張“打一下”,也不過是抱著一種懲戒的心思,換句話說就是後世所謂的“低烈度區域性戰爭”。
但李曜的考慮自然不同,實際上他心底裡是希望打上一場的,至於烈度,控制在將契丹打弱一些,最好打到契丹跟渤海國實力接近。
然而現實則是,這一場仗,暫時不打更好。首先是契丹自身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李曜有足夠的手段可以使得這些問題在契丹內部爆發得比歷史上更嚴重,繼而影響其整體實力,未必需要用戰爭手段。
其次則是自身實力的問題,雖然現在唐軍氣勢足夠,光是李曜自己,就帶來了二十萬大軍,但這支大軍中李曜自己的嫡系其實只有一半,還有一半是降軍。這些降軍歸附未久,軍心什麼的完全靠不住,戰鬥力也頗為勉強,打打順風仗雖然不在話下,若是打得激烈了些,結局可就難說了。
李曜一貫擅長用“勢”,能以勢勝之,絕不以力勝。更何況二十餘萬大軍的用兵可不比他穿越前在電腦面前玩遊戲,這樣龐大的兵力作起戰來,真正擺開架勢,戰線綿延足有三四十里!對於古代這種效率低下的指揮體系而言,那絕對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這也正是古代時常有幾十萬大軍敗於幾萬精兵之手的一個重要原因。李曜可不想也鬧出這麼一碼事。
克勞塞維茨那句名言李曜記得非常清楚,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