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略威震代北,當年他的父親和我的養父曾在一起共事,結成深交。李僕射為人耿直,忠不顧難,死義如己,自黃巢作亂以來,憂心國事,頗有勤王赴難的決心!之所以未能成行,主要是讓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給擋了道。如果讓朝廷下一道旨意給鄭從讜,詔書一到,李僕射的軍隊即刻可至,那時剿滅黃巢便指日可待,甚至都用不著我們動手了!”

那麼,在楊復光口中,這位“忠不顧難,死義如己”的李僕射是何許人呢?毫無疑問,就是在幾年前,天下第二大反唐武裝的領袖,沙陀人飛虎子李克用!這段話中的形容詞用在此前的李克用身上,怎麼看怎麼象是諷刺,但如果用來比喻此後的李克用,倒是真不算離譜,楊復光真這話,簡直有點兒未卜先知了。

其實,最早提出赦免李克用,讓沙陀叛將來對付造反鹽販這一建議的大唐高官,並不是楊復光。早在廣明元年(公元881年)十一月,黃巢還沒有攻破長安,岌岌可危的大唐朝廷就任命河東監軍宦官陳景思為代北起軍使,讓他儘快從民風驃悍的代北地區徵發出一支軍隊,救援京城。

陳景思的工作效率還是比較高的,再加上自李克用叛軍被打散後,一大批以沙陀人為主,涵蓋了代北各族的驍勇猛士失業待崗,兵源充足,所以陳景思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拉起了五千騎兵,由李克用的族叔降將李友金指揮,南下長安。

李友金進軍可沒有陳景思徵兵這麼“急躁”,他率軍於廣明元年十二月從今天山西北部的雁門出發,到中和元年二月,才慢吞吞的走到絳州(今山西新絳),花了兩個多月,還沒有走出河東,而長安早已經變成大齊的都城了。於是,李友金藉口齊軍勢大,我方兵力太少,難以濟事,一轉馬頭,又回到雁門。

李友金回師之後,陳景思和他大力募兵,沒用太長時間,就將兵力擴充三萬餘人。沒想這些人來自北方各族,很多是李國昌、李克用舊部,雖然勇猛異常,但又兇悍難制,不用說對下身少了重要部件的陳長官明顯不買帳,就是同為沙陀人的李友金也指揮不動。他們小有一點不如意就鬧事搶-劫,要是大不如意……嗯,已經有段文楚這個很好的先例或者說先烈了。

眼看這種情況,陳景思也被嚇得整日提心吊膽,李友金乘機遊說他:“要興大眾,成大事,總得有一個威望足夠高的人當頭才行。現在雖然勉強湊起了三萬大軍,但沒有一個合格的統帥,縱然出戰,也不會有什麼戰功,軍隊不譁變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我的老哥李司徒父子,雖然去年獲罪於國家,寄身於韃靼,但他們的雄武之略,一向被代北之人敬服。如果朝廷肯將他們赦罪召還,則代北之軍可一麾響應,黃巢那幾個草賊可以輕鬆擺平!”

七百多年後的明末清初大學者王夫之根據這一段歷史,斷定這是一起發生在唐末的無間道事件,而李友金明顯就是李克用或者李國昌安排下的臥底,所以他才會拐彎抹角,想方設法地替李克用父子脫罪。不過陳景思現在如同爬上熱鍋的螞蟻,根本沒心思去探尋李友金的動機是否純正,腦袋都不知道還能穩穩當當地頂在脖子上幾天,除了聽從,哪還能有別的主意?於是,李友金的意思,便以陳景思的名義上奏給了正在逃難的大唐朝廷。

應該說李友金很聰明,他清楚地認識到,對方越是缺少本錢,越是有求有你,就越容易砍價。果然,被黃巢趕出長安的李儇這次非常大方,馬上宣佈既往不咎,同意了對不久前的兩位“賊首”,李克用父子的赦罪和徵召。

接到叔父李友金給他帶來的好訊息,李克用並沒有馬上急匆匆南下,畢竟南邊的情況還不是太清晰,就這麼孤身回去可不一定牢靠,槍桿子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是多餘的。

於是,李克用在韃靼人的部落裡登高一呼:凡是想建功立業、升官發財,離開窮得只剩下西北風的塞北,見識見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詭異:我創造的怪談嚇壞幕後主神

哈伊的吉諾

開局十三副盔甲:我殺出了三百年

瑪斯指導

王爺,王妃又出去撩男人了

晚風欲醉

雙寶五歲半:總裁,你有後了

書生意趣

誰還不是個仙女

希早

八零改嫁病秧子,婆婆給我一百億

錦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