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走向,但當李存勖身死,李嗣源即位,馮道似乎很快就有了這樣的影響力。
馮道與李嗣源君臣相合六年,那六年恐怕是馮道最為開心的六年,也是為官最有作為的六年。李嗣源雖然武將出身,讀書甚少,但他關心民間疾苦,勤儉樸素,不失為五代難得的明君,馮道也正是在他手下,才得以真正放心做了六年賢臣良相。
在一次宴飲之後,李嗣源問馮道:“為政,什麼最重要?”馮道捋著他稀疏的鬍子,一本正經地回答:“一定要以愛惜百姓為重。”李嗣源又問:“當今天下富足,百姓可以過得好嗎?”馮道卻長嘆一聲:“穀貴餓農,穀賤傷農,這是常理。臣還記得進士聶夷中有一首《傷田家詩》曰:‘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這首詩雖不典雅,但卻說盡了農家的情狀,做君主的不能不知道啊!”李嗣源聽後深受震動,由衷地說:“此詩甚好。”於是命侍臣抄下來,貼在龍案一角,自己經常誦讀。
影響皇帝,從而影響天下,在君主制下是十分淺顯的道理,馮道此時便有了這樣的能力。他接下來做了一件事,算是為天下讀書人做的。後來他歷經數朝,朝官們絕大多數十分尊敬他,只怕也有此事的功勞,那就是雕版印書。
馮道擅長寫文章,他的文章典雅清麗,蘊涵深意,深受君王喜愛。他為明宗加徽號寫了三篇頌文,滿朝官員看後都無話可說。身為文人的馮道念念不忘弘揚儒家思想。由於在唐以前,書籍都是手抄本,讀書人輾轉抄寫,是以古書的錯誤越來越多。當時印刷術已在民間流行,但印的都是日曆和佛教典籍,儒家經典著作的印刷書籍還沒有出現。
於是,馮道與做宰相不久的李愚商議刻印儒家典籍,兩人一拍即合,立即奏請明宗,讓國子監核定儒家經典《九經》,組織刻工雕印。據《五代會要》記載,後唐長興三年二月,“敕令國子監集博士儒徒,將西京石經本,各以所業本經句度抄寫注出,仔細看讀,然後僱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隨帙刻印,廣頒天下,如諸色人等要寫經書,並須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雜本交錯”。
雖說這雕印儒經的工作,從長興三年(932年)開始,到後周廣順三年(953年),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個朝代,用了二十一年的時間才全部完成,但其發起人卻是馮道無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首次將原來刻在石上的儒家經典《九經》用雕版印刷,是中國印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它開創了經書採用印刷之先河,而馮道在此之中功不可沒。這是馮道影響文化傳承的地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