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7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陌刀。這些都對甲騎具裝產生了很大的威脅。
兩晉南北朝時期,弓的發射力比前代有所增大,南北朝時的步弓可達10餘石,馬弓可達6石。西晉時期出現了威力強大的神弩,東晉南朝時期,又有進一步發展,號稱”萬鈞神弩”,“所至莫不摧陷”。北朝也有用數頭牛才能絞軸張弦的床弩,用於守城和防禦遊牧民族騎兵的衝擊。唐代除一般的弩外,還有在晉代萬鈞神弩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車弩,一次可同時發射七支鐵羽箭,射程達700步。車弩可裝在兵車、戰船上使用,具有一定的機動性,可用於攻堅、守城,也可用於抗擊騎兵。唐代強弩的威力很大,具有相當的威懾力。唐德宗時,藩鎮叛亂,叛將“李希烈既陷汴州,乘勝東侵連陷陳留、雍邱,頓軍寧陵,期襲宋州。浙西節度使韓蟦命棲曜將強弩數千,夜入寧陵,希烈不之知。晨朝,弩矢及希烈坐幄,希烈驚曰,此江淮弩士入矣。遂不敢東去”。另外,唐代還有專用的射甲箭,而且是各種箭中裝備最多的。北朝後期至隋唐軍事上的重要對手突厥人使用的是射程、弓力和命中率都比古時完善的木、骨鑲拼而成的m型複合弓。突厥箭的侵徹力比唐箭更強。
唐時,不僅弓弩的殺傷力增強,而且裝備的數量也有所增加。唐軍中裝備弓的比例是10分,即平均每個戰兵都裝備有弓,裝備弩的比例是2分,即20%,專職弓弩手的比例也比前代增多達戰兵的30%。當然如沙陀鐵騎這般以騎射為本的突厥等北方少數民族軍隊更是人人都是弓箭手。大量強弓勁弩對甲騎具裝造成了很大威脅。
另外順便提一下,隋唐之際還出現了由漢代的斬馬劍發展而來的陌刀。陌刀兩面有刃,全長一丈,重15斤,砍殺效能相當高。陌刀是當時的常備兵器之一,軍中設有陌刀隊。據李筌《太白陰經》載,唐代一軍中戰兵為12500人,配備陌刀2500口占了戰兵人數的20%。不過那是盛唐時期,如今唐軍之中,包括沙陀軍,陌刀基本都已經只剩傳說了。
隋唐時代,斧有較大的改進,刃部加寬,柄卻減短,依其式樣分為長柯斧和鳳頭斧,砍殺效能都相當高。具裝鎧的防護面積雖大,馬腿卻難以防護,雖然弓弩難以射中馬腿、陌刀、大斧卻正可以砍到。
從漢到唐,長矛也得到了較大改進。晉代,出現了矛頭短而尖的改進型長矛,其頭部比傳統的矛頭要短,整體輕銳,使用靈便,刺殺效果更好,而且比較節省金屬,製作簡便,容易大量裝備,於是被廣泛地使用。唐代一般稱矛為槍,作為主要兵器,每個戰兵都配備一杆。唐代的槍比前代的矛更容易洞穿鎧甲,而突厥人使用的長矛,其稜上有一個專門用以刺穿鎧甲的窄翼。這些都使具裝的防護力相對下降,其必要性也相對下降。
因此可以說,隋唐之際殺傷兵器的威力顯著增長,給行動遲緩的甲騎具裝帶來了很大威脅。在軍事史上,當殺傷兵器的威力顯著超過防護裝備時,有兩種可能的反應,一種是設法加強防護裝備,另一種則是取消防護裝備,以減輕負重,提高機動性。
大唐決策層為此採取了部分取消防護裝備,即取消馬具裝的作法,改甲騎具裝為人披鎧甲,馬不披具裝的輕騎兵,以高速機動來規避並進而壓倒對方的殺傷兵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期,即已有人卸去具裝,衝鋒陷陣,只是還不普遍。
到了唐朝,戰馬普遍卸去具裝,以高速機動的輕騎兵突擊敵陣的戰術得到了普遍應用。如前文所述,太宗皇帝在戰爭中就經常以其精銳的輕騎兵克敵制勝,或迂迴敵軍陣後,攻其側背,配合正面形成夾攻,或直接從敵軍薄弱部分突入,貫穿敵陣,然後從其背後再次衝入,反覆衝殺,把敵陣攪得大亂,使之陷於崩潰。
一般來說,武器裝備決定戰術的樣式,而戰術又會反過來影響武器裝備的發展。魏晉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