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那就去試試也好。”

那將領大喜,右手捶了一下自己左胸,應諾道:“拓跋海領命!”

當下也不帶人,就這麼一夾馬腹,單騎衝出陣中,朝神木寨東門而去。

卻說神木寨東門這方,城頭上看似仍是與尋常無異,但馬面之後,放置了六架寬足丈餘的大型床弩,這六張床弩是分散放置,從所對應的角度來看,射擊範圍呈半環形。越是正對著城門衝擊的敵軍,肯定越受床弩“照顧”。

床弩之外,城樓上叉竿、飛鉤、夜叉擂、狼牙拍、擂石、擂木俱全,而每一堵城牆後面,也都埋放了至少十個地聽。

所謂地聽,就是一種聽察敵人挖掘地道的偵察工具。此物最早應用於戰國時期的城防戰中。《墨子·備穴篇》記載,當守城者發現敵軍開掘地道,從地下進攻時,立即在城內牆腳下深井中放置一口特製的薄缸,缸口蒙一層薄牛皮,令聽力聰敏的人伏在缸上,監聽敵方動靜。作為“後來人”,李曜知道這種探測方法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敵方開鑿地道的聲響從地下傳播的速度快,聲波衰減小,容易與缸體產生共振,自然可以據此探沿敵所在方位及距離遠近。據他在軍械監議事時得到的報告,此物可以在離城500步內聽到敵人挖掘地道的聲音。

其實古代戰爭中,城防設施常常把地聽的設定作為重要的一項,城內四周每隔一定的距離挖一口深井,一般井深兩丈,放一口鼓形新甕,聽者可在井中託甕聽之,所以又叫“甕聽”。看過電影《地道戰》的同學也許還記得其中有這樣的鏡頭:日本鬼子為防備抗日軍民把地道通向他們的據點下面,就在院子裡深置一口大缸,偵聽地下的動靜。其實這便是古代地聽的用場。

李曜對此仍是那個觀點:古人不缺智慧,只缺制度。只要有一個好的制度能讓那些能工巧匠發揮才智,火藥本就是中國人發明的,發揚光大又有何難?進化到熱兵器時代算什麼難題!難題只在於如何讓儒家思想不成為科學發展的桎梏而已。

此時的李曜,正頂盔貫甲站在城門之上——其實在古代,主將這樣站著是個很危險的活計,一般重要將領不會幹這事——但李曜畢竟是被電視劇荼毒的一代,今日守城第一戰,他下意識就衝上了這個位置。站在城樓上昂首挺胸,自覺威風凜凜。

原本他只是犯二,但因為最近幾天他的手段層出不窮,而定難軍的反應果然全如他之所料,因而他麾下諸將以及折嗣禮、折原平二人都沒敢以為李曜是不知道這常識性的一點,只道李軍使膽魄雄渾,絲毫不把拓跋氏萬餘大軍放在眼中,因而除了分守南北二城門的張光遠、劉河安二人之外,大夥兒居然都頗為振奮。

畢竟是在古代戰場,主將的任何一個舉動都是直接牽連軍心士氣的。

其實李曜雖然有些勝過古人的知識,但真正作為主將守衛一城,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因而此時此刻,他也有些不清楚該做什麼了,似乎就是等著人家打過來,自己就按事先佈置的手段,一一反擊吧?

那現在幹什麼?

李曜輕咳一聲,沒話找話地指著城下的蒺藜和鹿角木問道:“這些東西經過一戰,必然被毀去大半,城中可有足夠儲備了?”

一般城池在護城壕外,會設三四道人工障礙,主要有蒺蔾、鹿角木、陷馬坑、拒馬槍等,其目的主要是防止敵軍,特別是騎兵部隊近前。神木寨乃是山城,護城壕是沒有的,但這不妨礙蒺藜和鹿角木的佈置。

蒺蔾有木蒺蔾和鐵蒺蔾之分。木蒺蔾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果實外殼有堅硬的刺,作戰時常常就地取材,將它收集後灑於敵軍必經之路,用以刺傷敵軍人馬腳部。鐵蒺蔾自然是人工打造的“仿生”武器,具有同樣的功能,不過更結實,且能迴圈使用。《墨子》一書中,就多次提到蒺藜的用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見過這麼乖的惡靈嗎

越懶

月亮奔我而來

泊岸邊

篡位將軍的白月光(重生)

袖側

契約娘子

八月薇妮

妖王大人的狗血日常

花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