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鶴二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死亡教育,提燈男神,龍鶴二二,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午陳林正忙的時候,他看到賀護士長帶著兩位醫生去晨晨的病房,一男一女看起來30多歲,都很年輕的樣子。
賀老師出來後他上去打聽情況:“護士長,剛剛那兩位就是疏導小組的醫生?”
賀護士長:“對,人家來來和孩子聊聊,看看什麼情況,說要評估一下。”
陳林:“評估?還挺嚴謹,我以為談幾句話就結束了。”
賀護士長:“哪有那麼簡單,人家這也算出診,就得有出診記錄,之後還要寫評估報告,不能隨便聊兩句就沒事了,萬一以後真出事了算誰的責任。”
陳林:“也是,萬一真的有抑鬱症之類的情況想不開,醫生談話沒及時發現也要擔責任。”
等過一兩個小時,他又見到精神科醫生從病房裡走出來,和賀老師交代兩句。
他又跑過去站在一邊聽。
醫生:“賀老師,我們這邊談完了,先走了哦。”
賀護士長:“好的,你們聊得怎麼樣?”
醫生:“孩子情緒是有點問題,我們也開導了一下,估計還要再聊兩次,他現在對手術還是有點排斥,不過也開始鬆口了。”
陳林問:“醫生,我想問一下你們是怎麼開解他的?”
醫生1:“主要就是聊他的病情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給他看一些比較正向積極的病例,平時如何進行保養能夠延長壽命。他也是被平均壽命36歲嚇到了,但是也不是說得這個病就會36歲死,很多病人保養的好也能活到50多歲。現在的醫學技術也可以置換瓣膜和主動脈血管,每年都檢查身體及時發現病情,延長生命並不是沒有希望。其實還是要給孩子足夠的信心,他現在病症不算嚴重,要有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你越鼓勵他,他自己越有力量。”
陳林:“那關於他目睹死亡這件事呢?他跟你們提過麼?”
醫生2:“這也是癥結所在,是他現在想不開的地方。通常小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可能都會想死亡這個問題,尤其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兒童很容易從各種渠道獲得關於死亡的訊息。我們從心理角度上看這是孩子對於人生觀的一種萌芽,他們開始主動去思考這些抽象的概念範疇了。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談死亡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那種3、4歲左右的小孩,還懵懂無知,無法獨立思考可以用童話之類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建議父母用編造謊言來欺騙孩子,尤其是像這個病例一樣,他的年紀已經不會完全相信父母的一面之詞,而是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如果欺騙他們的話反而會失去他們的信任,造成更多的隔閡。那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就應該正面回答什麼是死亡,生命有長短,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去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好好的生活,好好珍惜生命。”
賀護士長:“那這種說法對小孩子來說會不會太沉重了一點?”
陳林:“對啊,本來他就心情不好了,這麼說會不會適得其反呢?”
醫生1:“所以我們說的時候會用一些比喻,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人都有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花會謝、草會枯一樣。拿門口的大樹作比喻,從它是顆種子開始成長為樹苗,逐漸長高變成一棵大樹,長出繁茂的枝葉,開出一朵朵芬芳的小花,結出豐盛的果實再到最後枯萎凋零,而落在地上的果實扎入到泥土裡,又成長為參天大樹。”
醫生2:“其實我們把這種方式稱為死亡教育,就是教會小孩子正確面對死亡。比如前兩年有個國外的動畫片,講的是墨西哥的亡靈節,那就是一部很好的兒童動畫電影,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來告訴他們什麼是死亡。甚至可以用清明節紀念親人來舉例,因為在清明節前後很多人會在街上燒紙或者去陵園掃墓。這個時候幾可以告訴他們,即便親人去世了也不會阻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