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摩托車的路生凹特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開始澆築新式武器,穿越之建設世界強國,騎摩托車的路生凹特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毛建地早已向工匠們許諾,一旦火炮鑄造成功,殿下將賞賜每人百兩紋銀,這一激勵對所有參與鑄炮的匠人而言無疑是巨大的鼓舞。對於這些尋常工匠而言,生活富足是共同的追求,而金錢獎勵無疑是激發他們積極性的最大動力。

熾熱的紅鐵水緩緩流入鐵模,待其高度接近炮口之際,一名工匠手持鐵錘,輕巧地敲擊炮模,旨在促使鐵水均勻分佈。待鐵水與炮口持平,負責冷卻的工匠開始向陶芯內灌注井水,與此同時,另一名工匠將一段事先晾乾的豬大腸插入陶芯中。

陶芯內部的水需不斷更換,直至內側鐵水完全固化,這一過程中需持續換水冷卻。由於這個時代不具備橡膠管等現代材料,陳華巧妙地採用了曬乾的豬大腸作為替代品。事實上,在古代,動物內臟時常扮演橡膠管的角色。即便在現代灌製香腸的過程中,豬大腸仍被廣泛使用,足以證明其韌性強,能夠在某些場合下有效地替代橡膠管的功能。

上層工匠專注於交替更換冷卻水,待鐵模內鐵水凝固跡象顯現,餘下的工匠在陳華的指揮下立即著手卸除鐵模。此時火炮外層仍熾熱如火,表面附著不少凸起的毛刺。負責打磨的匠人迅疾投入工作,將炮身修整得圓潤平滑。

隨著清理工作的完成,陳華如釋重負,接下來只需等待炮身徹底冷卻定型。此刻,毛建地不禁發問:“殿下,這火炮真如您所言那般神妙?何時能將其拉出去一試威力,看看比起我大陳國現有的火筒,其威力究竟提升了多少?”

陳華胸有成竹地回應:“無需試射,其差距猶如雲泥之別。”他指出,大陳國現存的火筒製作粗糙,雖具備火炮的基本形態,但在技術上落後甚遠,實際效能甚至不及蠻族從西域掠奪而來的回回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