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曹操離開了董卓,三國秘事,寰宇散人,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算。

最後,袁紹共聚集了十八路人馬,組成一支數十萬的關東軍。

會盟當日,由曹操宣讀討賊檄文,大家飲酒盟誓,“有渝此盟,俾墜其命”。

各路諸侯都是袁紹召集過來的,他也理所當然地被推舉為盟主。

曹操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離開董卓多日,想必董卓也一定在朝思暮想、翹首以盼著自己的訊息,應該立即向他彙報一些情況。

可是該彙報點兒什麼呢?

孫子有云: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曹操看到盟軍兵馬眾多、聲勢浩大,大家剛剛會盟,必定群情激奮、鬥志昂揚,此時最好避其鋒芒。

於是曹操找了塊破布,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寫下“趨利避害”四個十分潦草的大字,又派心腹星夜送往趕往洛陽,親自送到了董卓手裡。

董卓接到曹操送來的密報,先是一陣激動,自己終於在敵營成功安插了一個眼線。

緊接著他就皺起了眉頭,這個趨利避害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曹操此時具體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董卓獨自反覆揣摩,也不解其中奧義,只好找來幾個心腹智囊,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最後一致認為,敵軍聲勢浩大,不日即將攻打洛陽,而洛陽地處中原,一旦戰事打起的話,無險可守四面受敵,實在不是一座堅城。

而董卓的心腹都來自西涼,有道是“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大家在洛陽生活了一段時間,都十分思念自己的故土。

董卓帶來的西涼軍畢竟是外來人,與當地官民格格不入是在所難免的事,時間一長便經常發生摩擦。

西涼軍本就生性野蠻,又遭到排外,所以經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董卓與自己的幾個智囊探討了整個一晚上,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應該退兵至關中。

一者,那裡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昔日漢高祖劉邦本想定都洛陽,卻被張良說服,改為長安。

二者,董卓的西涼軍大多來自關中,大家對那裡的風土人情都非常熟悉。

三者,結合曹操趨利避害這四個字,也只有退守關中最合適。

董卓同意了大家的意見,決定離開洛陽退往長安。

絕不是退兵,而是要遷都。

退兵的話,意思是董卓帶著西涼軍跑了,把朝廷和皇帝都留在洛陽。

最後袁紹帶著人馬去了,大家紛紛加官進爵,再整頓兵馬奉旨討賊。

而遷都就不同了,遷都是把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及值錢的東西通通帶走。

這樣一來董卓就還是朝廷丞相,還是名正言順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遠在千里之外的曹操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本是想讓董卓先儘量避免跟盟軍正面交鋒,卻陰差陽錯地把大漢近二百年的都城化為了一片灰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好男兒留什麼辮馬仲英

三頭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