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紮根燕山,安營紮寨
明末逐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紮根燕山,安營紮寨,抗戰:浴血華北,獨立發展,明末逐鹿,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廟村只有三十五戶人家,人口一百二十三口。
一覺醒來的百姓,見到村子裡突然到來的軍隊,家家戶戶嚇得都閉門不出。
“吳教導員,李秀才,千雅這群眾工作,就交給你們去做。”
在村後的山腳下,指揮二連,三連搭建營寨的朱雲飛。
把吳汝義,李秀才,蕭千雅叫到跟前,笑著把農運工作手冊,交到了三人手中。
“咱們華夏的老百姓,自古以來啊,都是勤勞淳樸的,他們所求無非是吃飽穿暖,頭有片瓦。”
“對於絕大數人來說,這個天下誰來做皇帝,他們都不會太關心。”
“這是幾千年的儒家文化,束縛思想的結果。”
“前清時期,建奴韃子奴役漢人幾百年,百姓思想進一步被束縛。”
“逆來順受,已經刻入骨髓,我們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
“確保百姓能夠豐衣足食。”
“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獲取老百姓的信任。”
“第二步就是平均地權,輕徭薄賦,要讓老百姓確切的感受到實惠。”
“只有讓老百姓,認同我們,我們才能這片土地,紮下根腳。”
“明末李自成起義,有句歌謠唱得好啊。”
“報告大隊長,我認為我們的宣傳口號,也可以用那首歌謠。”
李秀才見朱雲飛生出感慨,連忙開口。
“我們可以改成,打土豪,分田地,打倭寇,復山河,天下太平,人人不納糧。”
朱雲飛一愣,不由撫掌笑說;“我看行,那就把這個標語宣傳出去。”
雖然這個宣傳語,實在夠直白。
但卻恰恰實用。
為什麼這麼說?
原因很簡單,當今華夏的農村百姓,十之八九都沒有文化。
你一個宣傳標語,要是弄得文縐縐的,老百姓哪裡看得懂?
只有簡單通俗,老百姓才能記得住,認得清。
“直白明瞭,老百姓一聽,一看就懂,我看這個標語行。”
吳汝義是做過地下交通員的人,對於十八路軍的民運工作,他是十分清楚的。
若不是朱雲飛的關係,他早就成為十八路軍的正式成員了。
對於打土豪,分田地這個中心思想,他更是瞭然於胸。
“那好,咱們得農村工作,以及第一塊根據地,就從這小廟村開始。”
朱雲飛見吳汝義、李秀才自信滿滿,也是大為高興。
為了配合吳汝義他們的工作,朱雲飛特意讓通訊員徐勇、孫思克兩人,各帶了一個班的戰士。
負責配合和保衛工作。
這兩個少年都是吳汝義的學生,十幾歲的少年郎,正是熱血正旺的年紀。
“郭亮、郭明,老規矩,你們各帶幾名戰士,把崇禮境內的敵情摸一遍。”
“尤其是孫家臺鄉,我們要想在這裡紮下根,就必須充分掌握敵情。”
“接下來,我也會親自走訪一遍,崇禮境內的山川地形。”
郭亮和郭明兄弟,本身身手就不錯,為人機警聰明,可謂是天生的偵察兵好苗子。
朱雲飛也是有心培養他們,成為自己手中的偵察尖兵。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朱雲飛把訓練工作,交給了各連連長。
農運工作,交給了吳汝義、蕭千雅他們。
他帶著王鐵錘和兩名警衛員,對孫家臺鄉的山川地理,親自進行了一遍實地走訪。
還去了孫家臺鄉市集,打了個牙祭,打探了一下,鄉上的偽軍虛實。
而這個時候,特戰大隊的全隊戰士,也在小廟村營地,難得的休整了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