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章 可笑,可恨,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德安侯惆悵站立一會,待到馮萬寶走遠,又繼續坐到石桌前借酒澆愁。
一旁的張明志給狄三品的杯子滿上,又給自己也倒上一杯,端到嘴邊,突然輕笑一聲:“老狄啊,你有沒有覺得好笑?”
狄三品沒有回答,只是看著張明志,示意他接著說下去。
“從跟著八大王起兵到現在,我們這些個老兄弟縱橫諸省,打了有三十年的仗了吧。”張明志感慨道:“三十年,我們從流賊變成了明軍,而官軍呢,從明軍變成了清軍。打來打去,他孃的,還是同一撥敵人。想想,真是可笑啊。”
狄三品略一琢磨,也不禁啞然。這話,沒毛病。
可不是嘛,瞅瞅最近這十幾年的對手,不還是當年崇禎在位時候那些人嗎?
吳三桂是關寧軍,李國英是左良玉的部下,董學禮陝西邊軍副將出身,還有洪承疇老兒的標營還是一如當年一般充斥著陝西邊兵。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原本與明軍為敵的八旗兵搖身一變成了這些人的總後臺。
如果狄三品通讀了後世的諸多大作,一定會了解到這個就叫做階級矛盾大於民族矛盾。
當統治階級因為內部鬥爭自我閹割墮落到無法壓制被統治階級時,那麼引入外部勢力共同鎮壓不安分的奴隸便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李自成的失敗便在於沒有向朱元璋一樣,完成從被統治階級向統治階級的轉型。與元代放羊式的統治方式相比,明代顯然沒有完成這一轉型的政治基礎。
一直到付出了慘痛教訓之後,以孫可望、李定國、李來亨為代表的農民軍殘部才在與殘明勢力合流的過程中成長為合格的政權。
但是這時大勢已去,僅僅西南一隅之地難以與佔據大半個中國,富饒土地盡握其中的滿清政權抗衡。即便偶爾取得些戰果,也改變不了歷史走向。
清政府勢大財雄,容錯率高,失誤幾次亦無妨。像尼堪陣亡、李成棟金聲桓姜鑲反正級別的挫敗,放到永曆政權,就會像三王內訌一樣致命,但滿清經受的起。
一輩子只會打仗的狄三品不懂這些道理,但是就算是粗糙的軍漢對於變化的原因也有樸素的認知:“換了身明軍的衣服就成了官兵了?在那些個大老爺們眼裡,俺們這些人永遠都是賊。”
張明志搖頭苦笑道:“唉,當年還以為滿清剃髮易服天怒人怨,我軍所到之處夾道歡迎呢。結果在地方士紳眼中,倒更認同滿清是天下正統,而我們不過是抗拒天兵割據一隅的叛逆。”
數年前的南明軍大反攻,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攻入數省之地,卻沒有想象中的各地紛紛響應,贏糧而景從。
一些士紳甚至因為雲南清丈田畝之事而敵視明軍,稱其為大西餘孽。
大清國對地方豪強大族可是寬容的很。大明那會管理的再怎麼鬆散,好歹鄉約族規還需要報請衙門審批公示,現在好了,宗法特權直接可以越過官府了。
一方豪強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只要能完稅納糧,你愛怎麼欺壓百姓官府都不管。
“老張啊,你這要求未免太高了些。這些人大部分好歹還只是在觀望,當年跟著八大王那會,這些個豪紳對咱們那可是人人喊打。”
狄三品自然也知道其中原因所在。張獻忠高舉殺富濟貧的旗幟,除貪官、殺豪紳、掠富戶,這還能不跟你死磕。
所以儘管大西國立起了旗幟,但從來沒有建立起過穩固的統治。
如今雖然清丈田畝也損害了士紳們的利益,但大部分士紳最多隻是暗地裡使絆子,還不至於因為這些事情拼上身家性命。
大西軍餘部也藉此在雲南紮下了根,直到如今被外力強制打破。
“可惜啊,當年若是能有塊穩定的地盤,積蓄糧草、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