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關鍵,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人願意言語,信郡王也只得點將了。在座諸人誰不知道吳三桂的手段,歷次危局,這貳臣都能想辦法找到一條生路,著實是長於此道的一把好手。
多尼點他,也是想看看,這長腿將軍有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提議。
吳三桂這會正在拼命思索該當如何保住身家性命和關寧基業,聽到主帥問話,卻也不慌,先行一禮,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敢問郡王殿下,雲貴之地,可足以長期供養大軍否?”
多尼注視著吳三桂,緩緩搖了搖頭。
雲南不是什麼富饒地方,但若是善加治理,養兵十餘萬未必便不可行。比如那孫可望便是這方面的好手。
當年大西軍殘部打出“共扶明室,恢復江山”的口號統戰殘明官紳,同時打擊沙定洲反叛集團,建立穩固的政治基礎,接著清理田畝、興修水利、發行銅錢、開發鹽井、整治貪腐,短短數年間便讓雲南這個明代出名的老少邊窮地區“外則土司斂跡,內則物阜民安”,並以此為基礎養兵十餘萬,為永曆六年的大反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要不是後來孫同學膨脹了,非要代明而自立,導致內訌,被滿清覷見了機會,這仗,還有的打。
現在雲南的主人成了清軍,但是多尼卻沒有這個信心同樣以西南貧瘠之地養活這許多兵馬。
大軍過境,再怎麼安撫,也必然大大擾亂原有的生產關係,當地的生產力短時間內下降是必然的。
而清軍在此地顯然沒有什麼根基,不可能以運轉良好的統治機器去恢復生產。
再加上訊息傳開之後,降卒軍心不穩,土司蛇鼠兩端,還有尚未清剿乾淨的李定國部,這等形勢下,又怎麼可能在雲南站穩腳跟。
吳三桂接著問道:“既如此,殿下,那就只有一條路了,在糧草斷絕之前,全軍急速北上,兵進湖南,與漢軍戰。若能奪得湖廣稻米之鄉最好,若不成,便南下廣東,閉韶關以自守,而後徐徐圖之。”
多尼聽了吳三桂所言,嘆了口氣:“為今之計,也只能如此了。諸位,回營後好好安撫士卒,務必穩定軍心。當下正需我等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如此才能死中求活。”
一場氣氛沉重的會議在短短的幾句對話之後就這麼簡單落幕了。其中包含著多少思量盡在不言中。
待眾將走後,多尼喚來親隨:“去把徵南將軍趙步泰,還有平郡王羅可鐸、貝勒尚善、杜蘭、固山額真伊爾德、巴思漢、卓羅都叫回來,注意保密,莫要驚動了他人。”
不多時,尚未走遠的趙步泰便重新回到主營,還沒進入大帳,便聽到幾個貝勒、固山額真正在質疑多尼:“郡王何以如此信任這幫漢人?如今大清危機重重,這些漢將心中定然起了別樣心思,哪裡還能指望他們同舟共濟?”
趙步泰也不耽擱,掀開門簾,向著年輕卻老成持重的信郡王行了一禮。
多尼示意這位徵南將軍落座,吁了一口氣,回應諸人道:“孤王何曾真正相信過他們。沒看到此次密議,那吳三桂、李本深、張勇俱都不在嗎?我甚至連漢軍旗的李國翰、線國安都沒有知會。而今大軍失了退路,這些漢兒再不可信,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要作亂。能指望的,也就是滿蒙兒郎自家人了。”
質疑的諸人掃了一眼大帳,確實是只有滿蒙心腹,便又有人接著問道:“卻不知郡王有何安排?可是要夜襲吳三桂那廝的大營?”
既然漢兒要作亂,那乾脆提前解決了事。
多尼皺了皺眉頭,只覺得心累。和自己一樣都是承父輩餘蔭,為什麼這幫二代就這麼蠢呢,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真要對付吳三桂等漢將,又何必將後方的情形告知他們。
先前的會議雖然沒說幾句話,但是實際上以多尼為首的八旗軍和以吳三桂為首的漢軍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