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尚可喜,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數日後,風景秀麗的廣州平南王府,身著清式盤龍袍的尚可喜端坐正中,居高臨下地看著下方的漢國使節。
“使者真是好大的膽子,如今你我兩國尚在交戰,爾既來此,就不怕本王殺了閣下祭旗嗎?”下方的漢使常惠通報姓名之後,尚可喜並沒有依禮賜坐,只是自顧自地飲了口茶,半晌之後才來了這麼一句。
這常惠能立於此地便是萬餘漢軍南下一遊的成果了。
使者手持節杖,面上毫無懼色,直視尚可喜道:“兩國交戰?王爺此言卻是不合時宜了。”常惠掃了一圈端坐的廣東大員們,面帶不屑道:“諸位怕是還不知道,北京城已經被攻破,城中數十萬八旗親眷盡為唐軍所虜。這滿清,已是亡了。”
此言一出,堂中一片譁然,諸人議論紛紛。尚可喜也是下意識捏緊了手中的茶碗。
長子尚之信這會可還在京城給順治當俺答,北京既破,生死難料。但人老成精的平南王豈是憑使者一句話便能誑住的。
尚可喜冷哼一聲:“閣下何必大言欺人。仙門大開至今才多長時間?更何況自京師傳訊至湖廣尚需時日。那唐國便是再能打,能旬月之間破此巨城?”
常惠一臉從容道:“王爺也是打了半輩子仗的,難道沒有聽說過大城無防嗎?唐軍東進,綠營兵一觸即潰。京城的八旗兵才多少人?便是一人守三尺,都站不滿城頭,拿什麼去守城?論兵甲犀利,唐國的明光鎧、陌刀更勝八旗精銳的水銀甲和鋼刀,積年征戰的府兵弓馬嫻熟不在滿蒙騎兵之下,而眾逾二十萬,且領兵者乃是戰無不勝的唐太宗,對著不過區區三四萬無名將無援兵軍心士氣低落的京營兵,從容破敵難道不是理所當然之事嗎?所以前幾日才傳來訊息,還是因為中間隔著趙宋,道路不暢,不然,諸位又豈會到近日才驟聞此訊。”
“就算是唐軍將帥、兵力皆有優勢,但八旗兵可是有火炮之利的,那紅衣大炮轟起來,唐軍的明光鎧再堅固,還不是死路一條。京營諸軍一門心思守城,唐軍憑什麼便能輕易破敵?”質疑之人是尚可喜的心腹許爾顯,從東江就跟著效力的老人了。
“打仗最終還是要靠勇氣。火炮再犀利,又能轟死幾個人?當年明軍倒是有紅衣大炮在手,可打得過皇太極?唐軍可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兵,戰技精熟,且待遇上佳,厚獎重罰,士卒皆勇武力戰,以多打少,摧枯拉朽又豈是難事?諸位便是不信常某所言,過不了幾日,估計明國那邊也會有訊息傳來,亦可對照證實。”
其實戰役經過如何,常惠也不知曉。不過既然招降嘛,那肯定是讓對方心生絕望,才更方便行事。
雖然京城離廣州數千裡之遙,即便有什麼訊息傳來,短時間內也難以求證真實性,但常惠所言,尚可喜還是信了幾分。
震撼了些,但是從邏輯上來說確實能自洽。再者說,似李世民這等史書上耀眼的英雄人物,麾下大軍在手,即便不是一鼓而下京師,就憑城裡的那麼點人,有大炮助陣,也守不了多久。
再退一萬步講,守一段時間又如何,所謂外無可救之兵,內無可守之城。一座孤城,陷落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就是不知道皇上和自己那不成器的長子怎樣,可有逃出生天。不過這等事也無需多問,間隔萬里,漢使知曉的也難保真假。
“使者來此也不是專程為了恫嚇尚某的罷。有什麼條件,不妨直接說出來。成則成,不成咋罷,又何必多浪費口舌!”
這姓常的來此,不用說,肯定是要他老尚納土入漢。平心而論,若是有的選,尚可喜更願意效忠滿清。
屠戮粵人七十萬,廣州十二日不封刀的大漢奸尚可喜早年間還是大明忠臣,與後金有著血海深仇。
十八歲時由於後金入侵,尚可喜母親死於戰亂,後來其父尚學禮在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