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落旗,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毫無意外地,身高體壯臂力驚人的車玄被選為持盾先鋒。身背強弩,腰懸利刃的他雙手舉著蒙皮大盾,和戰友們一起,頂著清軍的箭雨和火門槍、小炮噴薄而出的鉛子石塊,步履堅定地向前衝。
遠端火力效果不佳,提督王一正也有些心焦。這大盾比自己想象中還要厚實。
賊人這是從哪裡找來這麼多壯士。在這個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高大健壯計程車兵仍然很吃香。像這種能舉大盾行百多步的猛男,哪怕是八旗兵中也不多見。
遠遠看去,敵人在陣前不遠處停下了腳步。在前排銃箭又一次齊射之後,大盾間隙突然湧出大批黑衣軍士,半跪於地,手持強弩,扣動扳機。
如此近的距離,即便是身著輕甲,也是中箭即倒。清軍第一排一下子稀疏了不少。而這只是風暴的開端。
緊接著,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齊射依次到來,大盾也被放倒,陷陣勇士射出最後一波箭矢後,抽出青銅短劍,嘶吼著衝上去。
五輪弩箭打擊下,清軍前三排幾乎被一掃而空。
本來立在後排的清軍暴露在敵人面前。一瞬間,清軍先是不知所措,接著不知何人一聲喊,逃命啊,前面幾排方陣的綠營兵紛紛潰散。
王一正在高臺上看得目瞪口呆。今日之敵實在太過出乎意料。
一是沒想到賊人佇列精熟,遠甚綠營;二是沒想到賊人竟有如此多的豪勇之士,持大盾行百步仍可奮力搏殺;三是沒想到賊人的強弩威力竟然如此之大。
前排可有不少披甲之士,近距離爆射之下,一樣非死即傷。這弩箭,什麼時候也有這等威力了。
其實大明的弩箭威力並不比秦弩差。雖然元滅宋之後,神臂弓、床子弩工藝失傳,明弩的威力較宋弩大大不如,但是再怎麼樣也是一千多年後的產物,不會落後於青銅時代的古董。
但是弩箭在明末卻並沒有得到重視。
一來明代邊兵多騎兵,馬背上用弓顯然比用弩更方便;二來火器大發展,同樣的結構複雜,同樣的低射速,但是火銃打出的傷害比弩可大多了。
弓箭可以憑藉超高的射速維持自身的地位,跟火銃處於同一個生態位的強弩便不怎麼受待見了。
不過具體到大明這兒,還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窮。甚至這個原因還要勝過火器的發展。
要知道,跟強弩存在競爭關係的鳥銃,同樣沒有在明末邊軍大放異彩。無他,大明國庫空虛爾。
財政困難怎麼辦,水利設施,不修;宗室祿米,拖欠;官員發俸,延後;士兵餉銀,不給。
都到了這個份上,還能指望工匠們能拿到合理的報酬?“煤鐵既少而陋規日增,工食剋扣而限期更迫,匠不堪命,因以傾家”。就這麼個狀況,能指望匠戶們搞出什麼東西來?
大明工部人員檢查武庫,發現凡是工藝複雜的武器,如鳥銃、強弩等,都不堪用,只有簡單皮實、造價低廉的刀具、三眼銃等武器質量合格。
偶有質量尚可的鳥銃也難以發揮作用。鳥銃這玩意操作繁瑣,對使用者要求很高,需要高強度的訓練,形成肌肉記憶。
這一點,拿著高薪(相對常年被欠餉的邊軍)的戚家軍才能做到,明末那些賣兒賣女餓的刀都提不動計程車兵們哪裡能做得到。
普通士卒用不了優質鳥銃,那些軍將的少量家丁們又是玩慣了弓箭了,對這種天知道什麼時候會炸膛的玩意不感興趣,這種在同時代的歐洲大放異彩的火器自然就難以推廣開來了。
一直到雍正年間,隨著國家財政逐漸寬裕,才下令綠營兵淘汰三眼銃之類的破爛玩意,統一裝備火繩槍。
在明軍將領的概念中,弩這玩意,威力就那麼回事,比弓強不了多少,很多時候還未必及得上弓,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