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章 打擊士氣,新戰國七雄,倉廩實而知禮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裡面,也未必能找出來一個堪當弓手的。
漢代老百姓傳承數百年戰亂基因,倒是武風極盛,但卻難以遷徙過來。與始皇帝治下的關中不同,公元前後,湖廣地區開發程度還很低,除了原楚都附近有廣袤的熟田,其他地方,著實有些荒涼。
想要移民,就得從北邊搖人。
數以萬計的百姓扶老攜幼大規模遷徙,需要多少糧食、布匹、牛馬、草料,這個花費就海了去了。
所以武皇帝便對此次出征的將士們許以厚諾,希望他們能直接留在當地,也省得回鄉來回折騰。這其中有不少單身漢,連線親眷都省了。
即便這樣,兵力上還是有些單薄。
始皇政、趙匡胤、朱重八,哪個是省油的燈。
尤其是明國,修養那麼多年,兵力極盛,又因為地理原因與漢國勢同水火,威脅甚大。
如此,吸收些本位面能戰的精銳便成為當務之急。關寧、陝甘兵家眷都在秦國那邊,實在是留不住,那八旗兵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至於其成員大部分都是女真蒙古之類的夷狄,真不是個事。
漢國作戰序列中夷狄不在少數,漢武帝的託孤重臣金日磾就是匈奴人。
實際上,不止強漢,歷朝歷代大規模徵發夷兵的多了去了。
原因也很簡單,價效比高啊。那些人大多呆在苦寒之地或是未經開發的深山老林裡,都是些沒見過市面的苦哈哈,稍微給點好處就能招攬過來,又多好勇鬥狠敢拼命,可不就是最好的兵員嗎。
就是傳統的漢地也一樣,陝甘兩千年來都是出精兵的地方,為啥,無非是地貧機會少,臨邊多戰事罷了。
不過要招攬入關後,見慣了花花世界的八旗兵還是得下點本錢的。
畢竟是城市兵,不是東北老林子裡跟老虎黑熊作伴的鄉下老鐵。
但再怎麼樣,五十畝良田落地,也足夠將聽聞京師告破、清國滅亡、失了心氣沒了主意的荊州八旗給砸暈了。
這麼多水澆地,一年下來的淨收入更甚從前。新主子這麼豪爽,那還有啥好說的,跟著漢帝好好幹。
在使者說清楚利害關係後,荊州八旗終於選擇了相信,開城投降。
漢國也沒有食言,大把的水澆地分出去,比愛新覺羅家還要豪爽。
老愛家畢竟以小族臨大國,需要拉攏各地的豪紳地主,除了在京師附近大肆圈地,各地滿城倒也沒有太過分,並沒有觸動廣大明國豪紳的根本利益。
老愛家靠著八旗軍力和漢族士紳的政治勢力立國,需要對士大夫們妥協,漢國可沒這顧慮。
勞資立國根本是關西軍事貴族集團,當年太祖封出去的一百多個侯,除了在沛縣時候的老夥計,基本都是原來的秦軍出身。
到了武皇帝,因戰功新封的列侯關內侯更是基本被關西人包圓。
他喵的,我連關東二百萬流民都不在乎,還會給你湖廣地主好臉色?
拉攏你們這些菜雞,有這個必要嗎?女真人丁不過五萬,加上蒙漢旗丁也才十萬,我大漢男丁足有八位數,何必藉助你們的力量,直接把你們吃幹抹淨,用你們的利益來拉攏我的基本盤才是正道。
八旗兵怕你們作亂,我大漢百萬雄師可不怕。
荊州八旗兵出降後,衡州、郴州的旗兵也沒有多做抵抗。
今日間第一波無甲步卒便多是羅託部署在湘南的八旗兵。
這些人和荊州八旗不同,因為沒有家眷在當地,心思有些不定,雖然開出的待遇很是優厚,但大多數人還想著有機會回北地。
驃騎將軍也沒有勉強,不願意留下為漢國效力的,便趁著兩軍擺開的檔口直接放歸他們回營。
等到這些人在眾目睽睽之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