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閃電之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北宋沉船,尋寶神瞳,以閃電之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近那個海底龐然大物,無數海魚受到燈光的刺激紛紛的逃竄。
等到鏡頭前完全安靜下來後,眾人才真正看清楚那是何物。
留在船上的人都沸騰了,果然是沉船,而且體積特別大。
“呂總,你嘗試下看看能不能從其他角度去拍攝沉船的情況?然後所有人組隊分散開來,儘可能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攝沉船。”
呂國慶開始隨著李墨的指令,不斷的變化位置。在四十米的海洋底下,二十道強烈的燈光不時的交錯。
甲板上操作平板電腦的人不斷的切換鏡頭,讓李墨多角度的看看沉船的情況。
“回到四號鏡頭,對。”
李墨看著切換過來的鏡頭,隨後說道:“四號,四號,你朝下方潛三米左右看看有什麼?”
四號打撈員按照指令朝下慢慢遊動著,在鏡頭下出現一個圓形的東西。
“四號,那個圓形的東西應該是瓷器,你小心收好帶上來。”
四號打撈員聽令行事。
目前二十個打撈員都是圍繞著沉船在檢視,從鏡頭來分析,那艘宋代早期的沉船差不多是四十度的斜角躺在海底,整體保持的還算完美。那些數量驚人的瓷器都存放在船艙內部,當然也有不少在翻船的時候灑落到四周。經過上千年時間的沉澱,那些散落的瓷器都深深埋入了海底,想要精準的找到並且挖掘出來也只有李墨親自出馬才行。
“呂總,你嘗試看看能不能尋找到船艙的入口?”
呂國慶在鏡頭前豎起OK的手勢,然後和其他三個打撈員藉助推進器一邊遊動一邊尋找入口。
“呂總,根據宋朝商船的結構,你朝左邊遊動幾米試試有沒有發現?”
肯定是有發現的,船艙入口一下子就被找到。呂國慶慢慢的朝入口游去,然後扒在船艙口看著裡面,雖然有淤泥覆蓋,但他還是能辨認出船艙裡是堆滿了東西的,只是不知道是什麼。
“漂亮,呂總,你們可以返回了。”
李墨打個響指,朝四周的人笑道:“中午大家都可以小酌一杯,各種海鮮都上。”
所有人都歡呼跳起來,有沉船就有十萬獎金,而且還很高,幾乎抵的上他們近一年的工資。
為了抵消水壓對人體的影響,眾人不是直接浮出水面的,而是上游一段距離就適應下,速度太快可能會對肺部造成影響。
半小時後,二十人安全返回,透過吊機回到甲板上。
“呂總,你們出師大捷,我們第一次出海尋寶順利。等吃飯的時候我統一給大家發獎金,來人,先扶大家去好好休息下。”
“李院士,這是您讓我帶回來的瓷器,完好無損。”
這是一個碗,已經清洗乾淨,底部有支釘撐燒,青釉色澤較淡,器身開有縱橫交錯的大塊紋片,胎骨由含鐵量較高的瓷土製作,所以胎呈紫黑色,足部不上釉,鐵骨外露,明顯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青釉瓷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div>
“李院士,這個碗是什麼朝代的?”
呂國慶脫掉裝備走過來小聲問道。
“從瓷器製作工藝來看,是宋朝早期時候的。北宋早期官窯地址就是如今的開封一帶。開封在北宋時期也叫汴京,然而由於歷史上黃河幾經改道和水災,宋汴京已淹沒於六米深處的泥沙之下,地面沒有任何遺蹟可找,考古發掘很難進行。因此,北宋官窯的窯址始終沒有找到。”
“當然,歷史上汴京官窯主要是專供宮廷使用,產量少,燒造時間又短,故而傳世品也少,至今考古界也有人否定它的存在。這個碗具備了那個時期瓷器的顯著特徵,所以鑑定上不會有問題,無非就是這個碗是從哪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