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閃電之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天工之手,尋寶神瞳,以閃電之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位專家都親眼見識過李墨的‘彈指辯音’,鑑定瓷器當世一絕,深深被震撼。
現在聽到他說還有一招用來鑑定字畫的‘天工之手’,好奇心更盛。
“不需要考慮,李墨,這幅畫就交給你處理。”
反正已經放棄,萬一有奇蹟發生呢!
李墨望向符館長說道:“麻煩準備三樣東西,冰塊,火燭和一盆常溫水,再開啟熱空調,溫度調節在30度左右。”
“注意,盛水的水盆要比這副畫寬要大。”
雖然鑑定一幅畫用到的工具比較怪,但符館長還是親自去準備。
大概十分鐘後,有人通知大家去另外一間辦公室,有獨立的一臺空調已經在運轉,熱風徐徐吹出。
“小墨,可以拍攝嗎?”
“可以,如果有人能夠悟到其中精髓反而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這是我和師父早就討論過的事情,不敝帚自珍。”
符館長對一個工作人員點下頭,那人麻利的開啟拍攝裝置。需要的三樣東西已經擺放在長桌上,李墨脫掉外套,露出裡面健壯的體型。
好在經過幾天休養,肩頭的傷口已經不需要再使用紗布,不然此刻就會被大家發現異常。
雖然李墨心裡沒底,但眼睜睜的看著一副石濤真跡被當成廢紙一樣處理掉,內心還是十分可惜,不管成不成都值得一試。
辦公室安靜下來。
李墨開啟《月下梅竹圖》,聲音有力的說道:“在鑑定前先了解下石濤這個人,石濤,原名朱若極,明朝皇室後裔,與八大山人一樣同是清初四僧之一。”
“他所畫的山水、蘭竹、花果、人物,講求新格,構圖善於變化,筆墨恣肆,意境蒼莽新奇,一反當時仿古之風,現代水墨丹青頗受其影響。”
“要鑑定這幅畫是否是石濤真跡,可以從畫的紙張,畫的構圖立意,畫的款識印章入手。”
李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冰塊,約十五秒後他迅速緊緊捏住畫紙,鬆開後看上一眼說道:“用的是羅紋紙。”
羅紋紙在宋代已有製作,製法是在編紙簾時,將絲線或馬尾紋間距縮小,撈紙時絲線紋與竹條紋縱橫交錯,在紙上印成羅紋。亦可在硬木板上刻成羅紋圖案,再砑在紙上。
“這種紙質在清後期已經不再生產使用,也不是什麼名貴紙張,所以沒有收藏價值,現代仿作基本可以排除。”
秦氏兄妹臉上露出驚喜。
幾位專家也讚許的點點頭,李墨的基礎很紮實,這些偏門的知識很少有人去研究。
“小墨,可以透露下為什麼要用到冰塊嗎?”
符館長有點不好意思的問道。
李墨沒有保留,他朗聲說道:“一來可以降溫,不讓畫紙區域性突然升溫。二來可以讓面板表面溼潤而不凝水,如果是凝水的兩指在緊捏畫紙的時候可能會直接讓其溼透,造成明顯破壞。”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接下來看其畫面的構圖,梅和竹層次分明,相互輝映,筆鋒有奇。可能是時間久保管不當的緣故,使得整個畫面變得生硬,缺乏生氣。”
李墨說到這裡,點燃那根蠟燭。
他深呼吸兩口氣,眼神變得晶亮,右手一搓卷軸,整幅畫卷起來,然後在眾人驚駭的目光中將至侵泡進水裡。
這是想幹什麼?老畫本就相對脆弱,這水一泡還不直接廢掉?
就在眾人一顆心吊到嗓子眼時,李墨伸手一抓一甩,整幅畫又鋪開,就見他雙手拿住卷軸輕輕一抖,水珠四濺。
那副畫就像一條蛇般,身體形成波浪式上下起伏。他的雙手勁道剛剛好,待畫表面的水都抖的差不多時,李墨才停止動作,眾人連忙湊上前檢視,隨即每個人露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