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閃電之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章 秦朝的黃金珠寶,尋寶神瞳,以閃電之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墨手中的藏品要麼是稀世珍寶,要麼是孤品,論收藏數量他手中的真不多,可是扛不住每一件都是精品,光是那個明洪武雙耳瓶和歷代帝王圖兩件價值就直逼四十億,想一想真是恐怖的一個事實。
他還少說了兩個,那就是傳說了兩千年的西楚霸王項羽的兩面金鑼。如果不是項羽寶藏出世,那兩面金鑼就會成為絕響。
關鍵這小子這麼年輕,誰知道他將來還會撿什麼樣的大漏。
“我肚子突然餓了,朱教授,要不我們先去吃午飯?”石子名站起來建議道。
“對對,早上耗費了那麼大精力,其實肚子早就餓了,我們走。”
“中午吃好一點,下午還要忙個半天呢。”
幾人不想跟李墨聊天了,太受打擊。
朱教授哭笑不得,他拉了下李墨撅撅嘴。
“中午我請客,大家隨便點。”
李墨忙跟上去嬉皮笑臉的說道。
“終於有機會吃大戶了,我們一定要選個好的餐廳。”
“而且什麼貴的我們就點什麼。”
“說的對,走走。”
中午的飯最終是在京都博物館小食堂吃的,會議室裡還有領導在呢,他們怎麼可能跑出去吃好的。
飯桌上,石子名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他看向李墨問道:“京大那件明洪武釉裡紅玉壺春瓶是真的?”
“真的不能再真,而且品相真好,符館長那邊就有一件,但還是不如京大的那件好。你要是想將之收藏進京都博物館,那就要快點下手了。”
“幸好是發生在京大,要不然又被你小子撿個大漏了。”
李墨笑而不語。
下午依舊是李墨主持開箱,第四個鐵皮箱子開啟,裡面的東西在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縷縷金芒。
箱子裡裝著的居然都是黃金製品,因為受到提煉技術的限制,黃金中有一點雜質,所以經過兩千年的時間洗禮,在表面生有一氧化層,還有些斑駁的銅鏽。
“鄭老師繼續記錄,金虎兩件,金豬三件,金釵十二件。這個黃金項圈直徑約有十五公分,不知道當時是用在哪裡的。”
上面幾件黃金飾品沒有用木盒裝,下面幾個是用木盒保護下的,眾人就知道木盒裡的飾品價值應該會更高。
李墨先拿出一個長方形盒子,把它放到方桌上,破壞掉鎖後開啟盒蓋,裡面躺著一支金釵,但這只不是普通的金釵,而是有鑲嵌的珠子,有潔白的珍珠,也有顏色紅豔看起來像紅寶石的珠子。
“這是金鑲珠石點翠簪,和故宮博物館裡的一件藏品相似。”朱教授辨認下說道,“根據光緒年間張錫所作的《崖州志》記載,‘適秦開疆百越,尉屠睢採南海之珠以獻’。這段描述說,尉屠睢作為當時攻下南越的秦軍將領,在征戰勝利後,特意去採集了南海的珍珠作為禮物進獻給了秦始皇。那時候珍珠的使用就很盛行了,基本都是貴族能夠使用。”
“小墨,再看看其他盒子裡裝的是什麼?”
李墨又從鐵皮箱裡拿出一個方形的木盒,開啟後看到的飾品像是一個冠頂似的。
“這個我們京都博物館就有好幾個,叫金鑲珠寶冒頂。”
石子名隨即簡單講了一些歷史,當時除了君王外,秦朝上層貴族女性也格外熱愛珍珠。
秦朝大一統帶來文化上的交流,碰撞和融合,而愛美的女性也將珍珠作為經典頭飾,一步步設計和變革,留存至今仍熠熠生輝。
夏商時頭飾多用較好的骨料製成。雞形、夔形、羊形等都是常見的紋樣。商代廣泛運用黃金和青銅,拓展了用來束髮簪子的材質,但頭飾的本質形式並沒有太多變化。
直到秦朝後,女性頭飾的款式開始多元化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