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胖子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60章 何為溫度,大唐風流小地主,吃貨胖子龍,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塊價值不菲的鑽石一般。
其實將其看成是“鑽石”也不算錯。
能在大唐燒製出玻璃,其價值甚至比一座鑽石礦還大的多!
自張騫鑿空西域之後,羅馬帝國生產的玻璃器物,就開始大量傳入中原,是貴族們趨之若鶩的奢侈品。
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玻璃器物,其價值可以換取相同重量的黃金。
但這個時代,無論是波斯人還是羅馬帝國,製作出的玻璃都談不上有多純淨透明。
李忘憂的府上,也有別人作為禮物送來的“進口”玻璃器皿。以他與蘇長卿挑剔的眼光來看,這些玻璃離後世的玻璃還差得很遠,最多介於玻璃與琉璃之間罷了。
玻璃在古代難以燒製,主要在於沙子的熔點太高。
一千六百度的熔點,以如今的技術,要達到這樣的溫度卻是千難萬難。
但李忘憂卻知道,在沙子里加入蘇打,便可讓其熔點降低到八百多度,只是這樣燒出的玻璃是一次性產品,會溶解與水。
故而還需要在其中加入石灰,如此燒製出的玻璃才堪用。
這些知識,都是李忘憂與蘇長卿兩人,幾乎想破了腦袋,互相商量討論著,才從記憶裡各種知識碎片中挖掘出來的。
如今工匠們真的以此方法,燒製出透明無色的玻璃,自然讓兩人大喜過望。
至於玻璃吹制術,其實這些大唐燒製琉璃的工匠都會,根本不需要李忘憂去賣弄他那點淺薄的常識。
玻璃吹制術早在公元前一千年,便由古埃及人發明出來了,後來羅馬人學會了這一技術,並隨著西方玻璃器皿傳入華夏時,一起傳進了中原。
得知工匠們居然連玻璃吹制術都懂,李忘憂自然大喜,立即命工匠們給他吹制一些玻璃管出來,用以製作溫度計。
玻璃管的下方,帶有圓形球體。
將玻璃管中灌入水銀,再以玻璃液封閉管口,一根溫度計便算是製作完成。
至於測算溫度,在溫度計上標註溫度,卻也不難。
沸騰的開水為一百度,冰水混合物為零度,中間等量分為一百等份。
一個不算標準,卻足夠測量大致溫度的溫度計便算是製作完成。
也正是因為有了溫度計,李忘憂才臨時修改了自己的計劃,準備提前將“溫度”這個概念,在大唐普及開來。
“諸生,我等都知道,水有冷熱,天氣有寒暑。但諸生是否想過,長度、重量皆有度量單位,而為何冷熱我等卻只能以溫、燙、寒之類的詞語來表述?凡事皆應有度,故而道祖將衡定冷熱的度,便稱之為溫度!今日我要教授諸生的,便是溫度!”
李忘憂的話,落在一眾書院學生耳中,倒還不覺得如何。他們畢竟年齡尚小,學識淺薄,不懂其中奧秘。
但那些旁聽的名士儒生、高真高僧以及百官勳貴,卻是身體一震,不由自主的將腰背挺得更直了……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