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小乖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節,然後下面沒有了,漁小乖乖,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怡入宮一回,滿載而歸。
“神佑……神佑……”沈怡坐在回家的馬車裡,輕輕念著自己的字。忽然,他全身僵硬了。
皇上取字時顯然沒有考慮到沈怡的姓氏,沈神佑三個字連起來唸就像是“嬸嬸喲”一樣。日後若有人提起沈怡,難免會說“那嬸嬸喲如何如何了”;而有友人當面叫著沈怡的字,聽上去也像是“嬸喲”……
很好,從此以後,天下皆紅薯了。(紅薯喚邊靜玉小叔,叫邊靜玉媳婦小嬸。雖男人成親另有一套叫法,紅薯其實應該叫沈怡小叔,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沈怡確實也算紅薯的嬸嬸,沒有錯啊。)
萬萬沒想到,逃過了喜兒,卻沒逃過“嬸嬸喲”!
第94章
沈怡領著御賜之物回家了,其中有一柄玉如意,被沈德源供在了祖宗牌位面前。
“神佑……”沈德源默唸著皇上給次子賜的字,一時間沒有發現這字裡頭的玄機,於是覺得這名字勉強過得去。沈大人這位名副其實的取名廢嘴上不說,卻忍不住在腹中誹謗,皇上真是個取名廢啊!
只因神佑、神護、神助、神保、佛佑、佛生、佛助、佛保等名字是此時人們常用的……小名。沒錯,這種庇護型的名字常用在小名裡,和“狗子”、“屎蛋”等賤名一樣,包含著長輩願小輩平安的心意。
皇上賜下這字,雖說確實包含著他的心意,彷彿真把沈怡當作是自家的討喜的小輩了,但這字取得到底不夠風雅。沈德源忍不住多唸了幾回:“神佑……神佑……神佑……”多念念,終覺得上口了。
沈怡被這一聲聲“嬸喲”叫得牙也疼來頭也疼。很好,他爹就這樣輕輕鬆鬆地掉了兩個輩分。
等到全家人都叫了沈怡的字後,這家裡就只有沈英和沈荷兩個孩子的輩分是對的了。但也只有輩分是對的!沈怡好好一個當叔叔的怎麼就成嬸嬸了呢?於是這天晚上沈怡做了場自己穿女裝的噩夢。
好在無人敢嘲笑皇上賜的字,哪怕日後有人發現了這名字讀著不對勁,肯定沒有人敢當著沈怡的面嘲笑他,並給他取一些不靠譜的外號。沈怡完全可以裝作“嬸嬸喲”這種諧音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總歸邊、沈、魯三家的謀劃能順利地展開了。
他們把入海口設在了崇海灣,曬鹽廠也建在那裡,這樣就能不動聲色地把產出來的鹽運出去了。有了皇上的默許,相關許可證很快就落實了,雖然出海的事是魯家一力主持的,但他們這也算是奉旨出海了。不得不說,皇上這買賣做得太精明,他相當於是一分錢沒掏,就有了一支出海尋糧的隊伍。就算找不到新糧種,皇上也沒虧,不用承擔任何壓力。要不是魯家另有算計,這就是給皇上白乾活。
魯家得了便宜還賣乖,做足了一副賠本賺吆喝的忠君愛國的樣子。如此一來,皇上大約是有些過意不去吧,就給魯家的家主賜了一個五品的虛職。魯家不缺錢,反倒是缺些名聲,這虛職賜得正好。
出海尋糧的事是沈怡私底下和顯武帝說的,並沒有擺到明面上,見皇上忽然給了魯家恩寵,大家還以為那是邊靜玉的功勞。也不怪人們會有這樣的聯想。朝考過後,邊靜玉以狀元的身份被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這一點和以往的那些狀元們並無不同。但除了這個官職,邊靜玉身上還兼了天子侍講。
其實朝廷中並沒有單獨列出侍講這個職務,這都是以他官中之文學之士兼充的。侍講被分做了翰林院侍講、太子侍講、天子侍講等等,職責在於掌典、領奏章、勘對公文、掌讀經史、釋疑義、備顧問應對等等。一般情況下,什麼人能兼侍講這個職位呢?都是飽學之士,且在朝中有了一定的位置。
除了邊靜玉這忽然冒出來的侍講,以前的侍講一職多由四五品官兼任。如此一來,自然顯得他這從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