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大相國寺(下)求推薦,求收藏!,宋時行,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洶湧。
這羅漢殿廣場,竟成了一處舞臺。
待一會兒,會有上廳行首封宜奴,在廣場上小唱歌舞。而此時,封宜奴還不見蹤影。所以廣場四周,熱鬧非凡。有賣藝的,有雜耍的,吸引了不少遊客。而在廣場臺階下,還有許多手持各『色』樂器的樂師。
這些樂師,大都是民間藝人,上不得檯面。
而今聚集在廣場下,演奏樂器,賺些辛苦錢,同時也是想碰碰運氣。
比如說封宜奴的樂隊,萬一出了缺,他們也可以臨時頂上。
若是能為封宜奴看重,為她演奏一曲,就算不能出人頭地,以後也可以作為一個資本。一說,我為東京上廳行首封宜奴伴奏過,那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哪怕普通演奏,也能多賺些錢來,豈不更好。
以前可是有過這種先例。
當時的東京上廳行首李師師在白礬樓小唱,臨時出了缺。於是便找了一個普通的樂師頂替,哪知道那樂師因此,魚躍龍門,身價倍增。
有了這個先例,自然讓許多人,生出無限遐想。
玉尹倒不急著找人,而是漫無目的的在廣場四周溜達。或是駐足觀看雜耍,或是聆聽樂師演奏。那樂器五花八門,有一些在後世,已經失傳,玉尹也僅僅是聽說過名字,卻未見過真人演奏。而今,算是開了眼。
心中的抑鬱,似乎舒緩許多。
耳聞樂聲此起彼伏,讓他彷彿回到了前世幼年時,隨父親到處拜訪名家的場景。
父親常說:恨不能重生於宋。
玉尹也說過:若能回到古代,定為一大幸事。
而今,他真的回到了古代,而且重生於宋。不管兩年後,開封府會遭受怎樣的戰火肆虐,可是在這一刻,他完成了他和父親兩代人的夢想。
酒勁兒漸漸緩解過來,玉尹興致勃勃,四下觀察。
忽然,他停下了腳步。
卻見在廣場一側的臺階下,一位布衣老者,正在手拉二胡,頗為愜意。
在宋代,二胡名為嵇琴。
早在唐代時,二胡就已經出現,在當時名為胡琴,又叫做奚琴,是流行於北方的民間樂器。在大多數場合下,這種樂器不登大雅之堂。可是因其音『色』低沉,適合演奏悲嗆的情感,也能奏出氣勢恢宏的場面,所以在北方民間,頗受歡迎。而到了宋代以後,二胡又改名嵇琴。此時的二胡,已經開始漸漸走入宮廷,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喜愛。
沈括的《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年間,曾有教坊伶人名徐衍,於宮宴之上演奏嵇琴。哪知道才開始飲酒,弓弦就斷了一根。這徐衍也的確是個嵇琴大家,居然只憑著一根弦,便將一首樂曲演奏完畢。
這若是沒有極高的技巧,根本無法做到。
但從另一個方面而言,嵇琴上宮宴,也代表著它的地位,不斷提高。
老者的技藝,並不算高明。
一曲奏畢,並未得到太多人的關注。但玉尹覺得,這老人更多是自娛自樂,根本就不在意是否有人關注他的演奏。而令玉尹為之感興趣的,還是老人所使用的那隻二胡。感覺著,與後世二胡,已極為相近。
只是,一些後世二胡演奏的技巧,在宋代還未出現。
這也就不免令老人的演奏,顯得有些呆板,失去了不少聲『色』……
猶豫了一下,玉尹終於還是下定決心,走上前去。
“老人家,小底可否一觀此琴?“
小底,是開封方言,大致就是‘小子’的意思。這是一種年輕人,與老人之間對話的俗語,也是一種尊敬的表現。
老人抹去額頭碎汗,笑呵呵道:“怎地,官人也好嵇琴?拿去看就是。”
玉尹連忙道謝,從老人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