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7章 陳橋大捷風雲起(三),宋時行,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議和,已不可避免擺上議題。

自有宋以來,不敗而敗的事情太多,幾乎無法計算清楚。趙桓不想再打下去,而且也認為沒必要再打下去。當務之急,是收拾殘局,儘快恢復原先局面。而且主戰派勢大,若繼續打下去,說不得會出現不好的局面,這也是趙桓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議和派知道這個結果,便是种師道等人,又何嘗不清楚?

這同樣是一場博弈,議和派和主戰派之間,將透過這樣一種方式,進行一場角力。

种師道很清楚,他已經別無選擇!

開封之戰結束之後,趙桓只單獨召見了种師道兩次,而且每一次談話,也沒有什麼具體堊內容。

這不是一個有功之臣應該得到的待遇。

种師道明白,趙桓之所以對他冷淡,一來是功高震主,二來嘛……种師道為打這一仗,數次欺瞞趙桓,甚至故意曲解趙桓的意思,已使得趙桓很不高興。這種行為說傳來,和權臣的行為沒什麼區別。哪怕种師道是出於好意,趙桓也受不得這種事情。

有哪個帝王,喜歡被臣子牽著鼻子走?

更不要說趙桓才二十六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說句實在話,趙桓沒有秋後算賬,沒有卸磨殺驢,沒有尋种師道麻煩,已經是非常仁義。

在這種情況下,种師道也知道,他能留在位子上的時間越來越少。

趁著還能主持朝堂,种師道自然要做最後一次努力。

他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大宋的江山。所以,在趙桓提出議和要求之後,种師道便為使團的人選不斷做出努力。他希望由李綱出使上京因為他知道,以李綱的秉性,絕不可能讓朝廷吃虧,甚至很有可能,扭轉有宋以來,外交歲幣和賠償的勝利。

而議和派,也不會放棄這次機會。

以張邦昌、秦檜、耿南仲為首議和派非常清楚趙桓的心思。

趙桓不想再打,官家的心思,已經由北面轉到了南面金陵的太上道君徽宗皇帝趙佶身上。

趙佶在金陵雖遭受打堊壓,卻畢竟有充足人脈,逐漸形成一股力量。

若不能儘快解決太上道君趙佶的事情,趙桓便要面臨皇位不穩的局面。所以,他不想打,也不願意打甚至寧願賠款歲貢,也要儘快結束這場戰事。自汪伯彥被敕令流放雷州之後,這議和派便有些不太穩固。所以,他們要藉此機會,重新獲得趙桓的信任,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大家的心思都在議和上面所以對於趙桓除玉尹兵部郎中之職的任命,無人出面阻攔。

一來是無心,二來也是不想開罪太堊子趙諶。

要知道,太堊子趙諶身後,同樣站著一批人,便包括了應天府留守朱勝非,開封府府尹朱桂納等皇親國戚。這些人同樣實力驚人,這時候阻撓玉尹上位,便等於打太堊子的臉。誰不知道太堊子而今雖被禁足,可是陳橋一戰,卻為他攢足聲望。

而且太堊子又是趙桓獨子,何必為了一個區區兵部郎中,去得罪玉尹?

靖康元年二月十四日,趙桓敕令,正趕往開封的義勇原路返回,不得繼續前進。

十五日,在經過一番激烈爭論後,出使上京的使團名單,最終確定。

此次出使上京,為表現大宋朝廷的誠意,以康王趙構為主使,李綱、梅執禮為副使,前往上京議和。

這也是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最終由趙桓做出的決斷。

對於這麼一個決定,不管是种師道為首的主戰派,還是以耿南仲等人為首的議和派,都沒有異議。

但明眼人可以看出,以康王趙構為主使,本身就足以說明一些問題……

要知道,趙構和耿南伸等人的交情,確是極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

大王你聽我說

南齊小王爺

山河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