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4章 前夜,宋時行,庚新,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院那邊,自家卻幫襯不得。你若要心想事成,還需要上下走動。”
“小侄,省得。”
見高俅答應,玉尹心裡鬆了口氣。
不管後世人是怎樣評價高俅,但高俅對自己,終歸不算太差。
事實上,後世人對高俅的印象,也大都是源自於《水滸傳》。玉尹倒無心為高俅平反,這個人不學無術是真的,可是能安安穩穩坐在這位子上,卻也不是善與之輩。
古人言: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但是似高俅這樣的人,能和平共處,最好還是莫要得罪。
更不要說,在滿朝文武皆不把玉尹放在眼裡的情況下,也只有高俅是真心幫助玉尹。
這傢伙,雖說狡詐,雖說不學無術,但也是個有義氣的人
“叔父,似乎有些煩惱?”
高俅一怔,旋即搖頭笑道:“確是老了,不想竟然被小乙,看出了心事。”
“若叔父信得過小乙,何不與小乙說一說?”
輕輕嘆了口氣,高俅露出苦澀笑容,“有甚說道……其實也簡單,太上道君雖退了位,可你也知道,他這次是如何禪位。道君一直想著前往金陵,謀求復起……這兩日,道君一再要求自家隨他前往金陵。
小乙,卻也不想瞞你,自家得道君提攜,享盡榮華富貴,此生已無甚遺憾。
按道理說,道君乃我貴人,我理應聽從才是……可是,三郎還年輕,我的決定,更將影響他的未來。所以我才會煩惱,不知該如何決斷,小乙可否指點我迷津?”
歷史上,徽宗皇帝南下,高俅率禁軍隨行。
後來,他在到達泗州之後,與童貫發生衝突。徽宗繼續南行,帶著童貫南下,讓高俅留守泗州。高俅也聰明,見情況不妙,便立刻返回開封,才算是得以善終。
徽宗皇帝和欽宗皇帝這場父子間的戰鬥,最終因欽宗解了第一次開封之圍而獲勝。
童貫等人,皆遭受清算,唯有高俅倖免。
只是因為高俅前期的決定,讓欽宗心生芥蒂。
高俅死後,高家三子迅速失寵,從此便不復為人所記。
玉尹不太清楚這段歷史,但是也知道,這時候若高俅走了,會對禁軍帶來什麼影響。
不管怎樣,哪怕他高俅是個傀儡,卻始終是殿前司都太尉
“叔父,小乙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說。”
“但說無妨。”
玉尹深吸一口氣,輕聲道:“太上道君與叔父有恩不假,可而今做主的,卻是官家。
道君即已然禪位,再想復起,便名不正言不順……而官家呢?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你看此次大宋觀察週刊的文章,也只是誅殺五賊,與叔父無關。若叔父此時能站在官家一邊,說不得還能惠及子孫。再者說了,叔父以為,媼相與你,道君會寵信哪個?媼相手握勝捷軍,而叔父執掌禁軍……在從前,或許能井水不犯河水,可若隨道君南下,便少不得要爭權奪利。難道叔父,願意心甘情願,交出兵權嗎?
若真個如此,倒不如留在開封,更加快活”
童貫
當高俅聽了這名字的時候,眼中閃過一抹戾色。
徽宗皇帝雖寵信他,可是在徽宗皇帝眼中,高俅始終是個外臣……反倒是童貫,徽宗皇帝對他的信任,遠遠超過高俅。畢竟,童貫是太監,更是徽宗皇帝的內臣。
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高俅突然笑了,給玉尹滿了一杯酒,“天不早了,小乙早些回去,莫讓家人久等。”
他沒有表示是否願意聽從玉尹的勸說,但玉尹知道,高俅已經有了決斷。
所謂一葉障目,高俅方才的情況,便是如此……而今把那片葉子拿開,他自然就有了主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