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行業大佬的憂慮
520農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9章 行業大佬的憂慮,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520農民,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不製造晶片,光生產製造單晶矽棒和加工晶圓的投資要少很多,再加上裝置都是自主研發,生產基地佔地面積不會非常大。
晶圓片(以下稱矽片)工廠總投資為50億元,規劃月產矽片為50萬片/月,分為兩期投產,第一期為20萬片/月。
矽片工廠佔地面積為一千畝,由於這個工廠切割矽片時噪聲比較大,再考慮到單晶爐使用安全問題,沐陽就沒打算放在總部基地,而是放在鋁合金工廠附近。
除了矽片生產,晶片製造和晶片設計專案會晚一些。
沐陽的目標是月產50萬片12英寸矽片,晶片工藝14奈米甚至更先進。
一共分為四期建設,計劃數年內完成;第一期計劃月產10萬片矽片,除了滿足自己需求,還可以搶佔國內頂尖晶片市場,甚至能攪亂一下國際市場,這是沐陽最喜歡乾的事情。
在2012年,全球12英寸矽片月產能大概在359萬片,其中,四星公司是67.5萬片/月,Micron為51.2萬片/月,海力士為52萬片/月,英特兒為38.8萬片/月,TSMC某積電為35.6萬片/月,華國的仲芯僅為5.1萬片/月。
晶片製造投資會大一些,月產50萬片12英寸矽片,晶片工藝14奈米及以下,估計投資需要一千億元。如果順利成功,按照目前12英寸矽片,一般晶片工藝水平,月產值至少50億美刀。
當然,以上只是沐陽的估算,他還沒有購買晶片製造技術,要等把圓晶專案搞得差不多才開始。
未來幾年,晶片工藝主流有28nm、14nm、10nm、7nm。
按照沐陽前世歷史軌跡的話。
在2013年,28nm已經是主流了,有能力量產的就幾家晶片廠家而已,此時的仲芯公司還在40 nm掙扎,量產28nm要到2015年才能實現。
到了2015年,四星公司和TSMC某積電公司才正式宣告開始14nm的量產。
哪怕到了2018年,具備12nm製程技能能力的廠商很少,首要有某積電、格心、四星和聯電;
大概時間點是2019年,能達到10nm這個量產技術水平,行業玩家就只剩下某積電、四星和英特兒了;
2019年到2021年期間,在7nm量產,只有某積電和四星兩家了。
沐陽想玩的話,對28nm已經不感興趣了。
星海集團要製造出晶片,大概在兩年後,也就是2015年這個時間點,四星和TSMC正式宣告開始14nm的量產,那星海集團再玩14nm也沒啥意思了。
14nm跨到10nm是一大步,所以,要玩就從10nm開始,甚至7nm,永遠要比國際巨頭領先一代。
如果產能上來了,沐陽就打算只玩7nm了,甚至更先進的5nm、3nm、2nm,要是再狠一點,廉價傾銷,直接玩死這些晶片巨頭。
當然,被告傾銷和壟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想狠也狠不起來。
但不管如何,至少國內高階晶片不用再擔憂被老外卡住了。
雖然未來幾年高階晶片市場會被 7nm、10nm、14nm和16nm工藝佔據,但40nm、28nm等工藝並不會退出。
物聯網裝置、iot、基帶等對於效能要求不高,28nm晶片已經滿足;
甚至,比如工控機、主機板晶片、NB-IoT、驅動IC、汽車ECU等晶片,55nm晶片都能滿足了。
同時代的高階晶片,一般應用在手機、筆記本等消費領域。
如果價格優惠,消費者肯定希望用到更好的晶片,響應速度更快,執行更流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