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從1979年開始我在時代大潮裡,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考慮到西安到北京的距離,孫傳庭兵敗身死的訊息以六百里加急送到北京,路上還要四天。

所以崇禎也是剛剛才得到孫傳庭死訊後的五天,接到的喜訊。

向崇禎稟報這個喜訊的,是新接任的兵部尚書張國維——也就是兩年半前,崇禎十三年時,跟朱樹人在南京時有過交集的那個張國維。

當時朱樹人為了推行厘金政策,在南直隸地界上必須找一個實權盟友幫著一起推,以向皇帝展示南方試點各省都支援收厘金。於是自然而然找到了張國維這個當時還在當南京戶部侍郎的存在。

張國維後來在厘金改革推進上出力頗多,朱樹人也暗中塞了他很多錢財,事成之後幫他運作,讓張國維調到了北京當戶部侍郎。

同時朱樹人的父親沈廷揚,那時也是在北京戶部當承運司郎中,因功可以升遷,卻沒有合適的位置,就去南京補上了張國維空出來的缺,當了南京戶部侍郎,後來再以此為跳板升的南京戶部尚書。

這一套套的人事操作,可以說是比後世華盛頓的那些三界旋轉門都玩得溜了,所以張國維跟沈家的交情是非常盤根錯節的,

早在十幾年前他當蘇松巡撫時,就跟沈廷揚頗有交情,十幾年官場互通有無下來,早已經是鐵桿了。

另外說句題外話,這次的張國維接任北京這邊兵部尚書,純粹是屬於歷史的慣性,歷史上陳新甲死後,就是張國維接任的。朱樹人在其中並沒有任何運作和介入。

而之所以歷史慣性那麼大,也是因為張國維這人算是個難得的忠臣。

歷史上他崇禎死後,他仍然一直忠於南明,弘光覆滅了他帶著方國安繼續效忠監國的魯王,到方國安叛走後,他自覺大勢已去,一介文人無力迴天,投湖自盡殉國。

這次陳新甲死後,朝中人人都視兵部尚書這個職位如畏途,哪怕原本只是侍郎、甚至郎中級別的官員,也無一人想高升頂這個缺。

崇禎還讓這個職位空置了大半個月,原本想拿捏拿捏,看看誰肯表忠心,表現好,就讓誰做。誰知半個月下來冷場了,只好放下臉來主動開口,問誰願意當此重任。

張國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主動請命的,因為就他一個人請命,崇禎也玩不了類似公務員升遷必須三選一,多弄幾個備胎讓朕挑挑的把戲了,

這節骨眼還管個屁的流程體面啊,簡直就是等額圍標,誰來誰上唄。

於是張國維就當上了崇禎朝第十三位兵部尚書,

在他前面的十二人,有八個已經死了,還有四個革職查辦。

如果不出意外,張國維也將是最後一位主動請命成為兵部尚書的、也將會是最後一位上任後有實打實認真工作的兵部尚書。

(注:歷史上張國維之後,還有馮元飆和張縉彥兩任兵部尚書,但他們的任期都是連三個月都不到,已經是崇禎臨死前亂換的了。

這兩人上任後也都沒有任何作為,就是一切照舊什麼決策都不做,成功和稀泥活了下來。事實上陳新甲被殺後,九成以上朝臣已經進入不作為狀態,張國維算是極個別不顧個人安危的了。

崇禎朝一個最大的政治特色就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多做沒賞,做錯要殺。)

或許,也是天意偶爾會獎勵一下忠義良善吧,這次張國維剛上任一個多月,就沾光了這麼大一件功勞。哪怕直接立功的是朱樹人,但他作為兵部尚書,也能跟著出彩。

進宮的時候,張國維內心還在感慨:若是陳新甲的案子,再多拖延兩個月,陳新甲是不是就不用死了?畢竟平定張獻忠的喜訊傳回,以兵部的定策排程,怎麼也能抵回其死罪吧?

真是造化弄人

吶。

……

見到皇帝之後,張國維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