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從1979年開始我在時代大潮裡,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倒不是說這些鐵匠原先手藝不行,而是他們此前掌握的主要是手工打鐵的技藝,現在至少人人都會熟練擺弄好幾種簡易機床,工作效率也快了不少。

翻了一倍的火槍產能,就是工匠熟練度提升的最好明證。

當然,考慮到前期磨合時比較慢,過去七個月平均下來,也就生產了1800支輕重火槍。與沈家軍戰前擁有的1200支火槍加在一起,自產火槍的總數達到了3000之多。

另外,這半年多時間裡,沈樹人還從其他一些渠道弄到了些火器,首先是被滅的各家流賊,多多少少每家也能繳獲好幾百根。

只是流賊的火器做工低劣,斑鳩銃完全沒有,魯密銃也極少,主要就是鳥銃和老式火銃。

老式火銃對如今的沈樹人而言,幾乎沒有價值,如果生鏽嚴重槍況不好的,只能回爐重造當鋼鐵用。

槍況好一點的,也不能給野戰部隊用,因為太不可靠了,發射又慢,跟不上部隊的訓練節奏。不過沈樹人也不會一味求精浪費。這些槍況好但效能差的,好歹還能給二線部隊守城。

之前沈樹人的根據地都在山區,地勢險要,也沒什麼敵人能直接攻城,就不怎麼需要考慮守城力量。

現在沈樹人的地盤只剩一大半在山區、剩下一小半已經延伸到了江漢平原,守城也必須重視起來。他就把所有挑出來的、再裝填繁瑣的老式火銃,全部集中在武昌、襄陽這兩座平原重鎮。

最後,還分出一部送去給方孔炤,好用於守夷陵和江陵這些戰略要地——這也不是沈樹人做老好人,而是他知道方孔炤親自坐鎮的那兩個險要之地,是堵住張獻忠重回湖廣的關鍵。幫方孔炤守住堅城確保不丟,就是在幫沈樹人自己。

如果將來張獻忠還敢繞過堅城流竄進攻、靠搶劫來維持後勤。那麼方孔炤的存在,也能讓張獻忠的後路隨時受到威脅。沈樹人一定跟他聯手,打得張獻忠首尾不能相顧。

除了流賊那邊的火器,沈樹人最後一項火器進項來源,就是接收了左良玉移鎮後、留在武昌、漢陽的那三個官軍衛所。

明朝衛所編制滿額三四千人,火器應該有至少700根。

但衛所士兵都空餉一大半了,火器當然也會等比缺損。實際上每營也就200多根,三個營加在一起才800根,比足額滿編一個營略微多一丁點而已。

流賊和地方衛所官軍,一共為沈樹人提供了1700根各式火器。

經過篩選後,生鏽報廢回爐的達到200根,轉為守城的老式火銃900根,能直接裝備沈家新軍、達到標準鳥銃、魯密銃質量的,只有600根。

加上之前的3000根,沈樹人一共可以為他的野戰部隊裝備3600根鳥銃級以上火槍。

而且黃州兵仗工坊這段時間還一直有分出人手生產刺刀,反正刺刀的製造成本和人力消耗,比火器可少多了,多配兩千多柄刺刀也沒多少錢。所以這3600人,都是配足了刺刀的。

守城的900根火銃,沈樹人在襄陽、武昌兩城各留了300根,最後300根就送給方孔炤了。

這批火器送到江陵的時候,距離沈樹人上次拜訪方孔炤請求支援,也才不到半個月。方孔炤接到禮物,也著實高興了一把,還以為沈樹人是為上次的力挺投桃報李呢,馬上就分配給了守城部隊。

沒辦法,方孔炤可沒打過沈樹人這麼富裕的仗。方家是傳統讀書人,哪怕算是開明讀書人、理工科知識也挺豐富,但畢竟不懂經商搞生產。

方孔炤這巡撫當了好幾年,一直靠上頭撥給軍械,就算有一定的兵仗製造產能,也都打點冷兵器和盔甲,基本上沒有自產過火槍。一次性拿到300根守城貨,對他而言很不少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亞歷山大四世

季敏傑

殷商玄鳥傳

摟住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