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
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從1979年開始我在時代大潮裡,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學曾去崑山董家繡莊視察後的第三天。
蘇松河道衙門內,身兼管河與督糧職責的曹振德,最近小日子過得著實閒適,完全看不見往年這時候該有的焦躁忙碌。
按大明舊制,九月秋糧入庫之後,十月就是漕糧徵收的重點攻堅階段,何況今年朝廷還新加徵了“練餉”。
可六省督師楊閣老的一份奏章,請求皇帝延後漕糧北運,把江南地區第一批稅糧先運往安廬前線供應軍需。
這個命令算是讓曹振德緩了口氣,而且他很快又發現,今年新增補進來的幾個屬官,做事還特別賣力,唯恐誤事,這就進一步減輕了上官的壓力。
曹振德的頂頭上司朱大典,還特地來書關照,讓他對其中一個新來的、名叫沈樹人的下屬多多關照,一定要公事公辦,拿著放大鏡查他的辦差賬目。
如此曹振德就更淡定了,往年該動用自己的能量去出面催辦的事情,也不急著催了。
他知道哪怕稍微出點延誤,朱大典也會幫他兜著的。只要錯處全出在沈樹人身上,就算是為朱總督立了大功一件。
……
“吃了蟹粉滾豆腐,皇帝老子不及吾。”
此刻又是午飯時分,小日子過得很不錯的曹振德,一個人躲在後堂,旁邊也沒有侍女伺候。
面前只有一個砂鍋炭爐,咕嚕嚕地冒著泡泡,鍋內翻滾著拆燴的蟹粉蟹黃豆腐,還撒了無骨的太湖銀魚。
吃著如此美食,酌著會稽黃酒,曹振德忍不住低聲吟哦,內心也產生了一種對時局的錯覺。
今年百姓的日子,哪有外面說的那麼難過!
聽買菜的僕人說,最近蘇州的魚價又稍微下跌了,已經比白米價格高不了多少。
肉更少、更不經吃的大閘蟹,則是暴跌到比白米還略低——白米還要三兩四錢銀子一石,大閘蟹只要兩分多一斤,一百斤也才二兩多。草魚好歹還要三分五厘銀子一斤呢。
曹振德並不是蘇州本地人,他是外地考過來撈錢的。他從小的飲食習慣,也不喜歡吃大閘蟹。
但蘇州是明朝的風尚標杆,這些年下來他已徹底淪陷,比本地人更想標榜“蘇州生活方式”,拆燴蟹粉豆腐不可不吃吶。
曹振德堪堪吃到酒足飯飽,他的一個師爺忽然神色匆匆跑進來,附耳說了幾條訊息:
“老爺,明日張府臺要宴請各縣豪紳,還有咱河道、漕運相關各衙門的人,說是有些惠民的舉措要推廣,勉勵大家同心協力,共度時艱。”
曹振德正拿著一根蟹腳的腳尖剔牙呢,聽說張學曾要勸農勉勵、讓大家加快納稅納糧,他倒也沒有不識好歹。
“罷了,那就去聽聽唄,反正是咱職權之內的事兒,有人肯幫忙,也樂得清閒。”曹振德把蟹腳一丟,吩咐師爺自去準備。
……
次日上午,曹振德就跟著其他一些豪紳、官員,赴了張學曾的約。而張學曾設宴的位置,還是在崑山董家繡莊。
這是沈樹人各種技術革新試點的地頭,很多措施比較方便展示。
客人到齊之後,張學曾只是略說了些場面話,然後就直奔主題:
“諸位,今年浙江大旱,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我蘇松湖三府,多種棉桑、衣被天下,口糧難以自給,也是眾所周知的。
今日請大家來,乃是因為蘇松河道衙門的沈樹人沈典吏,想出了一些因地制宜、提振蘇湖兩地口糧自給的法子,願意獻出來供大家參詳。
本府已經親自勘察了數日,發現確實有效。如今產量雖還不多,只要推廣開來,卻能很快讓百姓恢復信心。
大家應該也看到了,這座董家繡莊周邊百餘頃桑園,都因地制宜,利用陽澄湖的天然港汊、溼地,堰淺挖深,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