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章 耶穌受難,昊天石,柯伊伯爵,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一早,他們就來到了聖墓教堂。和之前熱情地給白天講解歷史文化的表現不同,這次盧琳娜一路上都沒怎麼跟白天說話。白天也識趣地自己用手機查詢資料,他心裡明白,盧琳娜一定是為了前天晚上被自己拒絕而生氣。
聖墓教堂,又稱“復活大堂”,耶穌墳墓所在地,基督教聖地。位於猶太國東耶路撒冷舊城。聖墓教堂是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也是苦路的終點。傳說耶穌被害前,就是沿著“受難之路”揹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艱難地走向刑場的。
許多基督徒認為,教堂的基址即是《新約》中描述的耶穌基督被釘死的地方,即各各他的所在之處,而且據說耶穌的所謂“聖墓”也在其中,他們因而對此地頂禮膜拜。從西元4世紀開始,教堂即已成為一處朝聖的重要目的地。
時至今日,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總部,而建築本身則由三個教會(拉丁禮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愛琴海國正教會),六個宗派(羅馬天主教會、愛琴海國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沙姆國正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共同管理。
據《聖經》記載,基督教救世主耶穌傳教時,遭祭司和貴族所嫉恨,被猶太教當局拘捕,送至羅馬總督彼拉多處,後判為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死後3天覆活,40天后昇天。
4世紀初,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希拉娜太后巡遊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穌蒙難和埋葬處,建造一座教堂,即後來的聖墓大教堂。因大教堂地基一部分為耶穌墓地,故奉聖墓大教堂為聖堂。這一巍峨的建築分為三部分,包括墓上的復活教堂、宏偉的長方形的受難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
614年大教堂遭火燒燬,後經修建。11世紀初,大教堂被拆,後經拜占庭皇帝下令重建。12世紀,十字軍入耶路撒冷城,將此改建成一座羅馬式長方形教堂。
聖墓大教堂中央大廳中的石碑,象徵著人們視為聖城的耶路撒冷。大教堂中具有許多傳說性的神聖遺蹟、遺物和遺址。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屬教會,都將耶路撒冷奉為聖地。
在聖墓教堂入口處,有一塊紅色大理石,被稱作“the Stone of Anointing”, 華夏文名可翻譯為塗油石。按照新約的福音書,亞利馬太的議士約瑟向彼拉多求了耶穌的屍體,和尼哥德慕一起用香料和藥膏,將耶穌的屍體塗抹並用麻布包裹,葬入一個新的墓穴。
這塊石板被認為是當時為耶穌塗藥包裹的石板,人們認為耶穌的鮮血將石板染成紅色。有許多虔誠的教徒,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後帶回家供奉起來。更多的人則是長時間跪下親吻這塊說是浸透著耶穌的血的石頭。
白天在這塊石頭旁邊觀看了一會兒。雖然他能用手環掃描出這石頭的年代,以及這“血跡”的真假,但白天不打算這麼做。因為宗教對人們來講,只是一種信仰,是精神上的寄託。至於這些宗教傳說本身的真假,沒有人會在意,也不能改變人們的信仰。
“咳……咳……”盧琳娜在旁邊故意乾咳了兩聲,又看了白天一眼,似乎在提醒白天。
白天環顧了一下四周,又看看盧琳娜,但他沒明白。
白天又看了旁邊的昊然和嫣然,他們似乎也不明白,都是大眼瞪小眼的。
盧琳娜急了,終於忍不住過來開口說話了。
“你仔細觀察那些遊客,大部分遊客或信徒,到這裡都會撫摸甚至親吻這塊聖石。但有少數人,看上去像是虔誠的信徒,但他們卻不撫摸這塊聖石。作為信徒,卻不信仰聖物,這很奇怪!”盧琳娜悄悄地在白天耳邊說。
白天仔細觀察了一會兒,也覺得這挺奇怪。大部分正常情況的教徒是各種年齡段的人都有,有單人的,也有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