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笑闌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劍霜寒_373,一劍霜寒,語笑闌珊,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灰衣老人放下勺子,剛欲叫床上的老夥計起來吃飯,卻聽到有人敲門,頓時被嚇了一跳:“誰?”
“我們是北邊來的商隊,不小心在山中迷了路。”侍衛道,“外頭蟲蟻實在太多,所以想在此求宿一晚。”
“不是我不願收留你們。”灰衣老人為難,“這房中有人染了瘟疫,是被鄉民抬過來等死的,你們啊,還是快些走吧。”
他正說著話,床上的老人也跟著呻吟起來,其聲痛苦悽楚。侍衛與梅竹松聽在耳中,心裡都不是滋味,想起先前配製的藥丸還剩下一些,便道:“我家先生就是大夫,西南鬧瘟疫,他沿途也看過不少病人,琢磨出了幾張方子。這裡正好有兩瓶藥,老人家若不嫌棄,便留下試試吧。”
一聽來人是醫者,灰衣老人果然就開啟了門。侍衛將藥丸遞給他,溫和道:“每日早晚各服一粒,身上能舒服許多。”
“這……”現如今的西南,藥遠比黃金更值錢,老人們又都過得窮苦,一旦染病,便只有來這荒郊等死。突然就有了兩瓶藥,且不說有沒有用吧,老人心口先暖融融地酸脹了起來,感激道:“多謝大夫,多謝大夫。”
山中還在“轟隆隆”的打雷,眼見又要迎來新一輪的夜半暴雨。灰衣老人看梅竹松被人攙著,右腳不能沾地,也實在難以繼續趕路,便道:“若諸位不嫌棄,不如就在屋簷下避一避,我去煮些熱水,再燃個火盆送來。”
條件艱苦,也沒有別的選擇。梅竹松用布巾掩住口鼻,替床上老人看診後,見他臉色雖差,脈象卻還是平穩的,便道:“若能悉心調養,也未必就撐不過去。”
“老王的身子骨一向硬朗。”灰衣老人取來熱水,“我們村子,原是再偏僻不過的,接觸不到外人,老王是因為前陣子去城裡購置米麵,才會染上瘟疫。”
侍衛脫下外衣,替兩名老人塞嚴門窗裂縫,好讓屋裡更舒服一些。見那窗欞雕得精細,上頭還有百靈芙蓉纏枝鬧春圖,是數年前風靡王城的吉祥花紋,便好奇地問了句:“老人家是王城人?”
“啊?不是。”灰衣老人一愣,連連搖頭,“我們是大梁西北人,因為家鄉鬧旱災,地裡沒收成,所以南下逃荒,已經在這裡過了許多年。”
梅竹松用手摩挲了一下椅子扶手,也雕得極精細,花團錦簇的,是門富貴手藝,西北的農民怕是沒有這精湛技巧。不過對方明顯不願提及往事,他便也沒細追問,只討了幾盆熱水,將傷處大致處理了一遍。
夜色沉沉,雨聲漸漸小了,眾人也各自打著盹睡著,實在疲憊,轉眼已是天大亮。耳邊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灰衣老人——他姓宋,旁人都叫他老宋,這老宋被吵醒後迷迷糊糊一看,嚯,爐火邊竟站著生病的老夥計,頓時又吃驚又高興,趕緊扶住他:“你這是好了?”
“我這是餓了。”老王用勺子挖了一下鍋底,苦著臉問,“有饅頭嗎?”
“有餅,你等著。”老宋扶著他坐下,又激動道,“可真得感謝門外的大夫,神醫啊,只一粒藥丸,你看你這,都能下地走動了!”
梅竹松一行人也被吵醒了,推門一看,昨晚還臥床不起的病人,此時已經在狼吞虎嚥地吃餅喝粥了。老宋趕緊給眾人也端來烤餅,說是屋子裡沒多少存糧,讓神醫在這裡稍坐,自己這就回村去拿吃食與乾淨衣物。
侍衛也沒多想,隨口道:“剛下過雨,山道怕不好走,我陪老人家一道回去吧。”
老宋卻連說不必,撿起地上的揹簍,走得飛快,像是生怕被人攔住。
侍衛暗自皺眉,他是大理寺出身,第一反應便是這村落有古怪、老人也有古怪,像是藏著什麼不可示人的秘密。不過梅竹松想的卻是另一件事——昨晚那瓶藥丸,雖說的確有清熱鎮痛解毒的療效,但先前幾名病人服下後,可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