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試點洛陽,天唐錦繡,公子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隕國公張亮?
李承乾略感詫異,深深看了劉洎一眼,然後問李積:“英公覺得如何?”
李積心裡很無奈,只要自己開口一次,陛下就好像要將自己拴住時時給他出謀劃策……
略作斟酌,不得不開口說道:“張亮確實能夠勝任。”
張亮此人立場不堅、搖擺不定,一直以來小錯不斷、大錯不犯,但畢竟資歷、功勳放在那裡,在貞觀勳臣逐漸凋零的今時今日,豈是孫仁師可以比擬?
況且他也體會到陛下的心意,對於左右金吾衛皆有房俊把持的現狀感到不妥——無關對房俊的信任與倚重,單純是出於帝王之術的考量,用以平衡各方勢力而已。
這一點他贊同陛下,但心底也有些埋怨:事後,房俊不會怪罪提議由張亮頂替孫仁師的劉洎,因為兩人素來水火不容、攻訐不斷,但附和張亮頂替孫仁師的自己,卻難免要被房俊記恨。
時至今日,房俊早已非是吳下阿蒙,儘管對李積一直執禮甚恭以通家之好相處,但李積卻不能處處以長輩自居,昔日恣意妄為的世侄早已成長為能夠與他分庭抗禮的一方大佬,必須予以尊重。
更何況他深知房俊的脾性,指不定要與自己如何大鬧一場……
但或許陛下不僅僅是需要自己的支援,同時也有藉由此事給自己與房俊之間增添隔閡的心思?
李承乾欣然頷首:“英公謀略無雙、智計過人,既然認為張亮比孫仁師更為合適,那就通知兵部,將張亮委任為右金吾衛大將軍吧。”
“喏。”
李積、劉洎齊聲應下。
雖然兵部尚書崔敦禮乃是房俊心腹,兵部上上下下皆乃房俊的人馬,但皇帝、尚書左僕射、中書令這三人簽署的聖旨,崔敦禮是萬萬不敢駁回的。
此事已定。
話題自然再度回到從何處率先實施丈量田畝……
許敬宗提議:“何妨自河南府開始呢?”
洛陽乃“三河之地”,“天下之中”,自古以來便是王朝定鼎之地,自前隋開始更是將其與長安並列“二京”,政治地位極高,既然關中不好擅動以免引發動盪,那麼洛陽領銜的河南府便很是合適了。
李承乾覺得不錯:“現在魏王已經奔赴洛陽履任‘洛陽留守’負責營建東都,朝廷接下來會有更多政策支援以及資源傾斜,可以為丈量田畝之事奠定基礎、給予幫助,縱然有一些風波動盪,也能夠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劉洎罕見沒有駁斥許敬宗的意見,贊同道:“微臣認為可行,河南府的政治地位僅只在長安之下,作為新政試點一旦成功,可以更好的見到成效,同時也能收穫更多的經驗。”
李承乾看向李積,李積道:“臣無異議。”
軍中之事在逼迫之下或許還能發言出聲,但是關於政務,他打定主意不摻和……
許敬宗有些振奮:“那微臣馬上籌備一套人手奔赴洛陽,上元之後、春耕之前,定將洛陽周邊的田畝丈量完畢!”
丈量田畝雖然是李承乾登基之後最為重要的一項政策,代表著帝王的政治傾向,必須貫徹到底,但由於這一項國策毫無歷史經驗可以遵循,所以也只能循序漸進,摸著石頭過河,不能操之過急、一蹴而就。
按照設想,這項國策是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的……
李承乾一錘定音:“此事便如此決定吧,待到上元之後,朝廷行文河南府,命其在丈量田畝一事上配合許尚書,無論任何官員、人等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攔,在春耕之前,最少也要將洛陽下轄之各縣丈量完畢,為新政推行天下打好堅實基礎。”
許敬宗離席而起,一揖及地:“陛下放心,臣縱然粉身碎骨,亦要將此項國策推行天下,使億萬黎庶皆沐浴皇恩,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