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1章 合作(下),天唐錦繡,公子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則房俊乾脆就自己搞了,以他領先大唐千年的農業知識和耕作技術,完全不需要旁人幫襯……

竇靜雖然不是農耕出身,但是擔任多年司農寺卿,作為天下農課的最高長官,對於農耕之事自然不會陌生。房俊這麼一說,竇靜便立即明白了房俊的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藉助於司農寺的行政資源,收集天下各地的地質條件,匯總到房俊處,由他領銜編撰農書。當然,自己作為司農寺的最高長官,可以在農書的作者欄裡署名……

竇靜疑惑的看著房俊:“二郎通曉農耕之事?”

這在他看來,實在是太意外了……

滿長安,誰不知房俊是個紈絝子弟?雖然近年來屢屢有經典之詩詞流傳出來,前些時日崇賢館內與江南大儒王雪庵的一番對質,更是提筆成章驚才絕豔,但是他怎麼會種地呢?

儘管國朝將國民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農民看似只是略低於士人階層,但是實際上卻已然是最低等級的存在。工匠們掌握著祖傳的技藝,商人創造著大量的財富,農民與之相比,已然處於弱勢群體。

似房俊這等錦衣玉食的官宦子弟,怎麼可能沒事兒去了解作物如何耕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div>

房俊奇道:“前輩沒聽過育苗之法?”

他去年創新的育苗之法,今年已經風行關中,大多數有條件的農戶都已經採用此法,提前育苗。這竇靜身為司農卿,居然不知此事?

竇靜大吃一驚:“難道此法當真乃是二郎所創?”

房俊不解道:“前輩何以有此問?”

當然是我開創出來的,沒有我,誰能把千百年後的育苗之法搬運到大唐?

竇靜上上下下打量房俊,歎服道:“市井之間競相流傳,說是此法乃是‘呼風喚雨房二郎’所開創,只是老朽一直未肯相信。畢竟二郎一直以來的名聲,可不會令人相信你會沉下心來鑽研農事……”

房俊鬱悶了……

名聲的確是個好東西,就因為自己以往的名聲不好,說起打架滋事人人能想起他,說起育苗之法,聽到名字也不相信是他開創的……

看來,這次心血來潮編撰農書的主意,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一旦此書刊行天下,咱房二郎的名聲必然煥然一新,競相稱頌!這可不是圖個虛名那麼簡單,在這個無限推崇道德人品的年代,一個好的名聲,簡直相當於一道護身符!

只要這本農書編撰成功,房俊的名聲必將天下傳誦,屆時說是免死金牌還差點,但是趨吉避凶絕不為過!

既能將自己先進的農業知識傳輸天下,幫助更多的農民多打一石糧、多吃一口飯,還能提升自己的名聲,扭轉以往“棒槌”的破名聲,簡直一舉兩得!

不說遠的,就是現在,竇靜對房俊的觀感就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一首一首經典到足可傳世的佳作,已經將房俊的地位推崇到士林的巔峰。

大唐的文化界最講究的就是“詩酒風流”,在八股文尚未出現的這個年代裡,一篇不朽的詩篇傳世,便可以奠定一位文人崇高的地位,甚至可以讓一介白丁憑此魚躍龍門,成為官員!

而房俊的名詩又豈是一首兩首?

可以說,大唐至今為止,在詩詞一道,房俊的成就足以碾壓所有的鴻學大儒!

隨著崇賢館內“抄襲”事件的傳播,以及房俊多首名篇的流傳,現在的房俊雖然仍未擺脫紈絝的名聲,但是士林卻以及承認了他的地位。

不承認不行,人家詩詞寫得確實是好……

現在有得知其在農耕之上亦頗有建樹,這地位可就不是提升一點半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唐一步登天

麻花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