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7章 召對外臣問短長(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佶這才記起趙挺之還在等候,連忙說道:“請趙挺之進來吧!”

趙挺之進來對著趙佶行禮,趙挺之已經不小了,現在也六十歲了,宦海沉浮多年的他,已經是滿臉風霜。趙挺之也算是老牌臺諫打手了,作為繼韓忠彥、曾布後唯一能和蔡京扳手腕的宰相,趙挺之後來確是非常強硬,要求趙佶貶謫蔡京,但是那會的趙佶,哪裡聽得進這些忠言,早就被蔡京的豐亨裕大所迷惑,趙挺之得不到趙佶的支援,只得黯然罷相。

關於趙挺之,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蘇軾的公案,當年趙挺之為德州通判,推行市易法,黃庭堅與之意見相左,。黃庭堅監德安鎮,謂鎮小民貧,不堪誅求。曾經給自己的朋友蘇軾寫信抱怨此事,吐槽趙挺之。等到第二年趙挺之到東京召試館職時,蘇軾正好是翰林學士,掌管此事,蘇軾直接表示:“挺之聚斂小人,學行無取,豈堪此選。”趙挺之於是落選。

趙挺之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當即研究蘇軾草擬的詔書制誥等,彈劾軾草麻有云“民亦勞止”,以為誹謗先帝。這個罪名可不小,要是坐實的話,那可比烏臺詩案要嚴重的多,但是彼時趙挺之一介州縣小吏,拿著斷章取義的一句話,就想彈劾當朝翰林學士知制誥,無異於自尋死路,找了一個理由就將趙挺之外放了。

趙挺之的特點就是心眼小,而且記仇,有仇當場就報,絕不過夜。這也是他的性格特點,要不然也不會直接彈劾範純禮了。

趙佶笑著問道:“卿提刑兩浙,有所得乎?”

趙挺之說道:“官家,臣提刑兩浙,所歷案件以百千計,兩浙之地,豪族聚集,百姓生計艱難,流民遍地,非是國家之福也。”

趙佶問道:“兩浙尚稱富庶,何以流民遍地?”

趙挺之說道:“官家,兩浙固然富庶,可是與百姓何干?豪門大族不僅兼併土地,而且州縣小吏,盡為之驅使,百姓就算是有冤情上告,何求公平二字?朝廷派出的州縣官員,要麼與之沆瀣一氣,同流合汙,要麼就被這些州縣小吏架空,所謂朝廷王法,不過是他們世家大族欺壓小民的工具罷了。”

趙佶勃然大怒,但是轉念一想,其實這些事情不應該是正常的嗎。本朝削平南方,本來就沒有經歷過多大的戰事,吳越等國甚至是主動歸降的,當時的朝廷為了安穩地方,也就沒有對他們加以剷除,反而對他們加以籠絡,再加上南方本就文風鼎盛,科舉興盛,南方官吏在大宋朝廷已經佔據半壁江山。

他們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為自己的家族兼併土地提供方便,兼併來的土地又為他們的子弟讀書和在仕途上晉升提供資源,政治資源與經濟利益相輔相成,在南方形成了一個個大家族,他們家中讀書不成的要麼去經商掙錢,要麼充當衙門小吏,在當地維護本家族的利益,讀書上進的就參加科舉入仕,家族會為他們提供經濟支援,甚至家族之間互相聯姻,結成政治團伙,在朝廷上互相守望相助。

王安石之所以會提出青苗法,本質上就是為了抑制土地兼併,這下可算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在方方面面利用青苗法的種種漏洞破壞青苗法,另一方面在朝廷上製造聲勢,要求廢除青苗法。他們還提出了主佃相資,各取所需的說法。

所謂主佃相資,其實就是地主在生產關係中轉變為出租方,農民在生產關係中轉變為租借方,農民在支付適量報酬的情況下,從地主手中租出土地,掌握一定時期內的土地使用權,並且透過使用創造社會財富。這種生產關係出現的基礎,就是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完全剝離。地主作為土地資源享有者,自然會牢牢掌控著土地的所有權。而農民租借土地,租借的是使用權。實際上就是為自己的土地兼併辯護,土地作為現在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還不是牢牢掌握在地主手裡。

趙佶明白,後來的方臘起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