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軍匠工役實不堪(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趙佶一大早起來,首先就吩咐梁師成準備車駕,梁師成問道:官家要去何處?趙佶笑道:先準備著吧。
上過常朝,趙佶召集宰相們,商量軍匠之事。章惇將軍匠的事情說明,也說了昨日趙佶安撫軍匠的措施,趙佶問道:軍匠等同於廂軍,確實是太過於少了,軍匠勞苦,三司、樞密院應當酌情增加一些軍匠糧餉,否則長此以往,軍匠逃亡,國家軍器、運河疏浚由誰來負責?
呂惠卿出班說道:官家,軍匠鬧餉,並不是今日才有的,熙寧八年,東京斬馬刀局軍匠就言待遇實在太差,因糧餉之事鬧餉,神宗皇帝說道:若依市價,所費錢多,哪得那許錢給與。遂未增軍匠糧餉。
呂惠卿話裡話外的意思很明顯,軍匠們鬧餉也不是一次兩次的,反正不要搭理,任其鬧就好了,實在鬧得不像話,就稍微給一些東西,暫時安撫一下軍匠們,只要他們不鬧就行,反正在他們眼裡,軍匠要是逃亡多了,大不了從民間再擴一些工匠來,或者招募廂軍即可,又不是什麼大事,只要國家有軍器就行。但是他們不會想到,這些熟練的軍匠和他們高超的技藝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趙佶接著問道:那現在國朝製造各種軍器,所費到底在幾何?
作為兼判軍器監的章惇出來說道:國朝製造軍器,大抵弓一張一千五百文,箭矢每支75文,弩矢每支65文,甲冑鐵甲每套三十八貫,弓箭手鐵甲三十貫每套,馬甲四十貫每套,頭盔五貫,弩每張兩貫五百文,各類刀一千五百到三千三百文不等。
趙佶算了一下,這些軍器的造價確實不菲,東京居民,一月要是能掙三貫錢就足以餬口,這些甲冑動輒一套數十貫,是百姓一年生活之資,難怪國朝老是缺錢,這些軍器製造,就佔軍費開支中的一大筆。但是每年耗費千萬貫打造軍器,卻捨不得拿出一點給這些軍匠,也是很無奈。
趙佶想了想說道:諸位都是高官得做,駿馬得騎的,吾也是生於深宮,民間疾苦,是聽得多,見得少,軍匠們鬧餉,總歸有道理的,吾想百聞不如一見,諸位與我一道看看軍匠們到底過的什麼日子,總比諸位在這裡坐而論道強。
趙佶喚過樑師成問道:車駕都準備好了吧,讓种師道帶兵護衛,去弓弩院看看,諸位與我一道去看看。
蘇轍剛要勸諫,趙佶制止了他說道:蘇相,吾知道卿要說什麼,可是本朝藝祖親冒矢石,太宗皇帝也曾親臨治河一線,吾要是連小民生計都不知,莫不是成了何不食肉糜嗎?有班直、殿前司護衛,又有皇城司在旁,不會有什麼事的。
趙佶登上車駕,在班直武士的護衛下出宮而去,章惇立馬遣人飛報弓弩院,要他們準備接駕,一面和諸位宰相一道趕緊跟著趙佶的車駕一道趕往弓弩院。
剛剛出宣德門,一員將領打馬過來,在車駕前行禮說道:臣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种師道前來護駕。
趙佶掀開車簾說道:上馬,到吾車邊來。种師道領命,在趙佶車駕邊隨扈。
趙佶問道:種卿來的很快嘛。
种師道說道:官家,臣皆詔令,立刻遣天武步軍去弓弩院警蹕,臣帥捧日軍前來護駕。
趙佶問道:卿知弓弩嗎?
种師道說道:臣出身將門,對弓弩倒是熟悉。
趙佶點點頭說道:那一會就跟著吾,梁師成,賜種卿帶御器械。
种師中趕緊謝恩,梁師成將御劍奉上,种師道再三謝恩後接過御劍,佩戴在身上,護衛在趙佶的車駕旁。在後面的宰執們看見,呂惠卿說道:官家倒是對種家青眼相加啊。
章惇笑笑說道:種家累世忠良,种師中、种師道又都是西軍名將,官家整頓禁軍,正是用人之際。
曾布也說道:官家繼位以來,得帶御器械得就狄馬帥,而今又是种師道,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