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天下文宗蘇東坡,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到垂拱殿,趙佶得到了一個好訊息,蘇軾終於抵達東京,這是趙佶最開心的事情,畢竟蘇軾很可能熬不過今年,雖然自己已經多次派翰林醫官院醫官去為他診治,但是生死之事,恐怕也由不得他。還好目前的訊息是蘇軾雖然有各種疾病,但是病情還算穩定,短時間內應該沒什麼問題,趙佶還是令翰林醫官院繼續為蘇軾調養,同時令明日召見蘇軾,用肩輿將蘇軾抬入垂拱殿。
趙佶第二天早早起來,到垂拱殿等待蘇軾,同時遣梁從政親自到宣德門迎接。趙佶看到梁師成有些侷促,問道:可是有些難為情?梁師成說道:官家,不礙事的,大蘇學士並不知道。趙佶說道:吾豈是無情之人,你先下去吧,若是一會要見大蘇學士,就和你義父說一聲,就說是吾允了的。
梁師成這才下去換了一個內侍來伺候,趙佶在殿內等候蘇軾。
不一會,蘇軾來到了垂拱殿,他在殿外下了肩輿,然後在殿外整理儀容,唱名進殿行禮道:臣蘇軾見過官家。趙佶連忙請蘇軾起身,又令梁從政給蘇軾搬來錦墩,趙佶笑道:久聞學士大名,今日始得一見,幸甚至哉!
蘇軾笑笑道:晉卿來信,備述官家真誠,故而臣不免好奇,才想到東京一見。趙佶說道:吾是極想請蘇學士知貢舉,為國家選材的。蘇軾笑道:老臣已經衰朽,當不得如此重任,還請官家另擇壯年臣子擔當此事。
趙佶問道:當今天下之士,何人當得起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除蘇學士外還有何人?蘇軾笑笑說道:官家不過是抬愛臣了,不知官家要選用什麼樣的人才?
趙佶說道:自然是能經國濟世,為國效力的人才。蘇軾頗有深意的說了一句:官家,而今取士以何為本?趙佶當然知道蘇軾的意思,之前新黨當政,編撰了所謂三經新義,作為學校的標準教材,凡是不符合三經新義的,一律不予錄用,甚至有些時候,直接取消科舉,採用學校貢舉制選拔官吏,而舊黨當政後,自然是廢除三經新義,改用原來的標準,對於還是按照三經新義思想作答的學子,又是一律罷黜。
新舊兩黨圍繞選官標準,長期不斷爭論,互相攻訐,趙佶繼位後,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是實際上是傾向新黨的,但是到底沒有明確表態,蘇軾希望趙佶在這個問題上明確表態,免得又因為選官標準問題展開攻訐,趙佶想了一會說道:國家選材,乃是取其可用,且本朝向來不以言罪人,無論應試舉子持何種觀點,只要沒有謀逆等問題,不以文章罪人,朝廷既然以文章取士,就該查文章優劣,以定等次,而不是以舉子觀點定優劣,否則何必以卿知貢舉,直接以宰相知貢舉才好!
說道不以言罪人的時候,蘇軾明顯有些觸動,烏臺詩案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若非章惇、王冼竭力營救,還是高太后的維護,恐怕蘇軾最輕也是個流放沙門島的結局。
趙佶突然有些促狹,問道:吾聞蘇卿與章樞相有些齟齬,不若吾做箇中人,冰釋前嫌可也。
蘇軾卻笑笑,說道:臣並不怨子厚,當年臣系烏臺,御史等以臣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謂臣謀反,惟章子厚為臣辯駁,駁斥王禹玉道昔日仁宗皇帝視蘇軾為一代之寶,如今因為寫了幾首諷刺詩,朝廷就把他打入大牢。恐怕後世會認為陛下只聽諛言,不聽直言。臣才得以保全,如此大恩,沒齒難忘,至於他事,臣不記得了。
趙佶非常感嘆,章惇打擊政敵的手段,可謂酷烈,當年貶謫蘇氏兄弟,也是別出心裁,蘇軾字子瞻,那就讓他去儋州;蘇轍字子由,那就讓他去雷州。蘇軾心愛的小妾王朝雲也去世在廣東,讓蘇軾形單影隻,甚至渡海的時候都是懷著必死之心的,但是當得知章惇因為不支援立趙佶被貶斥時,蘇軾還是立即給章惇寫信: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
還安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