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礪兵還需繕甲冑,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楚的記得,鴉片戰爭時期,英軍的槍用發射藥硝、硫、碳的比例為75:10:15,炮用發射藥的比例為78:8:14,問題就是怎麼提純原料了,這個問題趙佶覺得工匠們應該能解決,至於鑄造什麼炮,趙佶想得很明白,什麼佛朗機、紅夷大炮都是異端,就直接從前裝炮的巔峰,拿破崙炮開始,這也趙佶覺得現有技術有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要是不行,那就紅夷大炮吧!
之所以選擇火炮,趙佶也是認真思考過的,一來是技術水平不那麼高,大宋的工匠能掌握,二來是實用,無論是攻城還是野戰,火炮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鐵鷂子或者鐵浮圖,趙佶就不信了,什麼金國隊長能擋住三五斤的炮彈,只要為大宋的重灌步兵壓制住對面的具裝甲騎就好。
趙佶在垂拱殿裡回憶拿破崙炮的細節,這次他準備的仿造的是拿破崙炮的六磅炮,藉由鑄造這門火炮,趙佶想要給大宋的軍器生產引入一個規範,六磅炮的基本引數他還是沒忘記六磅野戰炮口徑為3.66英寸(約93mm),身管長1.52米,炮身重389公斤。關鍵是火炮各處的尺寸,還有火門位置,這些都直接決定了火炮的技術引數。
當然,實際上這都是有公式可循的,一般來說,火炮的口徑為一倍,全炮長為33倍,火炮口處厚度為0.5倍,火門處厚度1倍,炮耳處0.75倍,炮耳距炮口應當為19倍,火門距炮耳為13倍,趙佶畫好圖紙,標註好各處資料,這些都是日後驗收的標準,從第一門火炮開始,趙佶就要建立標準化的手工工場,和冷兵器不同,火器最重要的就是標準化。
弄好了圖紙,趙佶命梁師成看守,自去休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