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金戈耀日甲光明(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趙佶起床後照常參加常朝,常朝後,趙佶請政事堂宰相們的三衙武帥到垂拱殿來議事。

沒想到剛一坐定韓忠彥就直接問道:“官家可是想校閱禁軍?”

這下直接把趙佶給整不會了,自己不過昨日臨時起意的,怎麼會這麼快就被宰執們得知了,莫不是還有內鬼,難道入內內侍省裡也有叛徒?

見趙佶自己都有些發愣,韓忠彥說道:“官家,昨日你令學士院查詢歷代校閱禁軍儀注,今日又召三衙管軍前來,臣等冒昧猜測,應是官家想校閱禁軍了。”

趙佶長舒一口氣,原來他們是推測出來的,想想也是,學士院緊鄰政事堂,有什麼風吹草動政事堂馬上都能知道,聯絡起來就不難猜出趙佶想幹什麼了。

趙佶點點頭,這樣好歹還可以解釋一下,這幫老狐狸,嗅覺靈敏的很。

作為樞密使的章惇笑著說道:“大閱一應禮制,都是齊備的,照哲宗皇帝舊制即可。”

曾布也笑著說道:“方今繼承平之治,兵革不用,三十年矣,遂使連營之士,不聞鉦鼓之聲,孔子有言,不教民戰,是謂棄之。願陛下按《通 禮》,厲兵講武而躬習閱之。”

等到三衙武帥們來了,趙佶問道:“吾欲大閱禁軍,而今都門禁軍足以校閱乎?”

狄詠說道:“官家,都門禁軍現在已經整訓數月,若是用以校閱,也未嘗不可。”

連主管禁軍的三衙武帥們都認為可以進行校閱,宰執們當然自無不可,但是趙佶糾正這個說法,趙佶開口道:“不是校閱,是大閱!”

一眾宰執有點頭暈,本來校閱禁軍不是什麼大事,按照哲宗時舊例即可,但是大閱可就不一樣了,動用的兵力不止百倍於校閱。宰相們希望的是校閱禁軍,也就是禁中演武,挑選一部分禁軍精銳,在禁中表演,也算皇帝表示關心武事的舉動了。

之前仁宗皇帝時就是如此做的。宋仁宗閱兵的記載。如天聖七年(1029)十月,“御崇政殿閱虎翼 武騎卒習戰,遷補有差。”又如慶曆二年(1042)十月,“御崇政殿,閱龍衛軍士武藝。”

但幾乎都是皇帝在宮中觀看禁軍比武的記載。宋庠有描述這種場景的詩句雲:“較能觀樹槊,超力賞亭樓,爽氣生威武,皇歡入宴羞。”

這些禁軍比武活動是一種 皇家禮儀的體現,是一種具有觀賞性的武藝表演,其聲勢、規模和影響力,都遠不能與 過去相比。即便有一些“閱習戰陣”的活動,也是遵循舊制的軍隊遷補、揀選或訓練制度時進行的儀式。

自澶淵之盟後至宋英宗朝,講武活動遭到冷遇,“自真宗皇帝澶淵之幸,朝廷不復講武。”宋仁宗朝鑑於當時將帥多不懂兵法的情況,組織修撰了一部大型官修兵書《武經總要》,其中有本朝“講武”禮的詳細內容。

但是一幫文臣能夠能修出什麼靠譜的兵書,用後代評價這本書的話說就是:仁宗為守成令主, 然武事非其所長。公亮等亦但襄贊太平,未嫻將略。所言陣法戰具,其制彌詳,其拘牽彌甚。大抵所謂檢譜、角觝也。至於諸番形勢,皆出傳聞。所言道里山川,以今日考之, 亦多剌謬。

但是神宗朝,由朝廷主編了一本大型禮書《太常因革禮》,也在軍禮中規定了“皇帝講武”之禮,和宋仁宗朝一樣,這種“皇帝講武”之禮為最高規格的閱兵禮儀,作為軍事禮儀載入國家禮制典籍之中。宋仁宗、英宗兩朝雖未正式舉行過, 但至少說明“皇帝講武”禮自隋唐正式成為明文規定的、正規的國家禮儀制度後,宋朝進一步將其作為一項制度固定了下來。

現今大宋的,基本就是在這本《太常因革禮》的規定下舉行校閱禁軍的演武禮的。

趙佶說道:“而今正是國家用武之時,振奮軍心,激勵士氣,此其時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