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9章 翩翩使節帝都來(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高泰明送來的帖子,蔡卞不由得笑道:“爾輩何能為也?”蔡卞早就知道高泰明會忍不住的。
自大宋開國以來,大理曾經十三次遣使求封,但是都被大宋拒絕了。寶元元年(1038年),北宋答覆大理使者“燕土未平、河流屢決”,“多稼之陽,毀於水潦”等到“治平之時”,再冊封你們吧。又如熙寧九年(1076年),大理國使者攜“金裝碧王于山、氈廚、刀劍、犀皮甲鞍轡”這些稀世珍寶請求冊封,一樣還是被碰了一鼻子灰。執著的大理,就像男生追求班花一樣追求著大宋,一次次乞求,一次次失敗。
這次大宋主動遣使,還是蔡卞這樣的重臣,大理朝堂現在肯定在思索大宋此來到底意欲何為,因為之前大宋遣使一般是有事相求,而這次蔡卞帶著大理宣慰史的頭銜出使大理,高泰明恐怕此刻心如貓抓。
蔡卞施施然來到高泰明府上,高泰明親自出府迎接。蔡卞笑著說道:“國相出迎,折煞蔡某了。”
高泰明說道:“蔡尚書大駕光臨,下官不勝惶恐!”
高泰明、蔡卞一同進得府內,今天高氏族人大部分都聚集在此,高泰明一一為蔡卞介紹。蔡卞來時已經做了功課,大理如今分為設定八府、四郡、四鎮和三十七部。除去各個部落處於半獨立狀態外,其他地方都直接歸大理國管轄。
高泰明任國相以來,大力培植高氏力量,架空段氏和楊氏,將其子孫分封各地。高智升的兩個兒子高升泰及其子孫其後分治統矢(雲南姚安)、威楚(楚雄)以及鶴慶、永勝、騰衝、永昌(今雲南保山)等滇西諸地;另一支高升祥及其子孫則分治善闡、晉寧、祿豐、易門、羅次等地。逐步掌握大理的八府、四郡、四鎮。
今天在座的這些高氏子孫,可比朝堂上那些世襲貴族有權力的多。宴會上雙方默契的只談風月,高泰明向蔡卞介紹大理風物,蔡卞向高泰升介紹東京的繁華。諸位高氏子孫頻頻向蔡卞敬酒,蔡卞則是來者不拒。與諸位高氏子弟打得火熱,彷彿多年老友一般。
宴飲過後,高泰明說道:“蔡尚書要不然到下官書房內醒醒酒,下官正好備了些解酒湯。”蔡卞會意,和高泰明一道來到他的書房。僕人為二人奉上茶後退下。蔡卞和高泰明就這樣默默的喝著茶。
半晌,高泰明才說道:“蔡尚書可否告知下官,之前蔽國曾多次遣使,請求冊封,大宋官家都未曾應允,此次蔡尚書出使蔽國,不知上國究竟何意?”
大理一直不明白的事情就是自己對大宋頻頻示好,請求大宋冊封,但是大宋為何一直不肯應允,將大理納入大宋的藩屬之內,莫不是真的對大理心存覬覦。
其實說來原因有些可笑。宋人有一個觀點,認為“唐亡於桂林”,唐朝為征伐南詔國而駐守在桂林的部隊發生兵變,最後滾雪球似的導致了黃巢起義。宋朝政府片面地吸取唐代教訓,在多數時候,都奉行所謂“守內虛外”的政策,宋太宗說“內既理則外自安”,對於域外都是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具體到對大理關係上,只要大渡河一線穩固不打戰穩固就好,什麼賞賜,冊封,加深雙方往來,都邊兒去。面臨北方極大威脅,無暇南顧。宋朝前有遼、西夏,後有金、蒙元,在北方狼性的射鵰英雄們始終對宋朝虎視眈眈。宋朝疲於應付,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注意大理國,打理雙邊關係。且對於大理國的頻繁示好,也杯弓蛇影了起來。南宋深怕大理笑裡藏刀,表面臣服恭順,暗中捅刀子,所以對大理就漠視加戒備態度。
大理就更不自安,認為大宋真的對大理有什麼想法,其實大宋真是沒空搭理你,畢竟北方的契丹、西夏、青唐已經足夠讓大宋煩的了,南方只要不生事即可。
蔡卞放下茶杯說道:“之前大宋邊事繁忙,無暇顧及大理。而今西夏順服,交趾恭順。大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