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聽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7章 穩住別慌,禁區之狐,林海聽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給卡邦卡轉述的時候,後者扭頭向自己這邊看了一眼。
維森特就抬手指了指自己的太陽穴,示意卡邦卡作為球隊的大腦核心,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鎮定,千萬不要像自己剛才那樣,把思路朝著沒踢進點球那個方向引……
做出提醒之後的維森特,其實並不是很擔心卡邦卡。
畢竟這個巴西人一點都不像是大家所熟知的那種巴西人,他在精神層面倒像是一個老派的德國人……
頑強、堅韌。
彷彿沒有什麼困難可以徹底擊倒他。
這或許和他過去那些年的經歷有關係。
在率領巴西隊贏得2030年西葡世界盃的冠軍之前,他其實是經歷了許多失敗的。
而且還是關鍵失敗。
比如世界盃決賽中的失敗,歐冠決賽中的失敗——歐冠決賽中的失敗還來了兩次——一時間這些失敗都讓他自己變成了球迷們嘲諷的梗了。
但維森特卻很清楚,那些失敗正是塑造如今這個卡邦卡的重要“部件”。
沒有經歷過失敗的反覆捶打,他的精神就不可能變得像鋼鐵一樣堅韌。
現在有種說法,一說到經歷過的那些失敗和痛苦,讓自己變成了更好的自己,好像就是在歌頌苦難一樣……
歌頌個屁啊,這是在陳述一個事實而已。得多麼自卑和敏感的人才能將陳述事實看做“歌頌”?
人經歷過就是經歷過,每個人都是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塑造而成的。
為什麼一定要把他所經歷過的苦難挖出來扔掉呢?
經歷過又改變不了,既然改變不了那些失敗的經歷,那為什麼不能從中收穫積極的東西?
否則,“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不也成了歌頌苦難嗎?
對於卡邦卡來說,他經歷過那些東西,當然不是他想要主動經歷的。可從客觀事實上來講,也正是因為那些經歷,才讓他在2030年的世界盃上,率領巴西隊一路殺進決賽。又讓他在決賽中頂住了來自全世界的巨大壓力,和“失敗主義者”的宿命論,完成了對命運的復仇,給了所有那些嘲諷他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要知道在那場決賽之前,幾乎全世界都希望凱里領銜的荷蘭隊贏。
因為這是凱里第一次打世界盃,也是三十五歲的凱里最後一次打世界盃。
他和凱撒都是“四大天王”時代最後的餘暉,是諸神的黃昏。
凱撒和凱里會師於半決賽,在荷蘭隊淘汰義大利之後,兩個人互換球衣的那一幕感動了很多人。
於是大家都希望上帝能夠獎勵凱里一座世界盃,以完成對那個時代的最好告別。
基於這樣樸素的價值觀,全世界除了巴西球迷之外,全都站在了荷蘭隊這邊。
賽前對於巴西隊任何不利的訊息都能迅速傳遍全網。
而對於荷蘭隊任何積極正面的報道,都會收穫無數讚譽和關注。
還有人惡毒地嘲諷卡邦卡:“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主義者,我提醒大家想一想這個賽季的歐冠決賽,打進決賽的加泰聯是何等雄心壯志?結果呢?脆敗啊!完全被海盜打懵了!這完全不合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思來想去,最後覺得應該是卡邦卡的原因。正是他‘失敗主義者’的光環,才影響到了加泰聯全隊,讓他們在決賽中被失去了主力後腰和隊長拉米雷斯的海盜摁在地上爆錘……”
挺有道理的是不是?
卡邦卡一時間成了“失敗”的代名詞。
就連巴西隊的主教練在賽前接受採訪的時候,都說:“我知道全世界都希望我們輸……”
他說這番話的時候,又不能表現出生氣,因為那會讓外界認為他沒有風度,就只能一臉無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