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9章 走王道的紅利,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保留會稽周邊”。勾踐反撲成功後把條件降低十倍,要求夫差只留下“士百戶,隸四百戶,移甬東諸島為侯”。
就是給夫差留五百戶人口到舟山群島當野人王。夫差是自己不願受此辱,也覺得翻盤無望,而自殺的,不是勾踐開了談判條件出爾反爾)
這個猜疑鏈發展到後來危害極大,因為在任何後續朝代的統一過程中,哪怕朝廷對先歸順的地區很優待,
那些後歸順、尚未統一的地區,也會藉此給當地人民洗腦:“別信!他們對先歸順地區好只是演的!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歸順!
要是我們也歸順了,他們就會露出本來面目了!不但我們沒好日子過,連先歸順的享受到的好待遇也會降低標準!”
李素為了華夏文明的長遠向心力,當然要對這個劣習開刀。
歷史上劉禪先投降,能封安樂公,孫皓後投降,而且孫皓後面沒人了,就只能封侯。這一方面固然是有漢的正統性比吳強的原因,也有孫皓投降後不需要再立榜樣的考慮。
這一點,連劉禪投降前的譙周其實都是看得很清楚的,譙周就給劉禪打包票:
晉王一定會善待陛下的,因為東吳還沒有滅嘛,晉王需要陛下立個榜樣。要是晉王連這點卑鄙的道理算計都不懂,連個公都不封給陛下。那陛下您放心,臣親自去雒陽據理力爭,憑什麼虧待咱這些先投降的。
歷史上譙周的這些考慮,顯然是因為譙周讀書多,深諳秦始皇對齊王建的做法,所覺得統治者肯定會模仿。
事實上司馬炎確實也模仿了,只不過司馬炎對孫皓沒秦始皇對齊王建做得那麼絕,秦多多少少用自己的滅亡警誡了後來者。
而這一切齷齪的考慮,隨著李素掌握了華夏文明的最高官方意識形態,顯然已經不需要了,還要盡力做好每一次,來洗清流毒。
李素教劉備走的正道、王道,那就是無論投降的人後面還有沒有需要你去“做榜樣”的例子,都要依法依原則處理。
這才是法治理念的根本,如果從政治和內部權力分配憲章、國際交往原則這些大事上都不守法,想看有沒有敵人看見而決定自己的行為,那還指望什麼小處能有常法?
那不就跟韓非子的法術勢那樣,把術和勢隨時隨地拿來用的純功利主義了嘛。李素是要嚴格把法家的奸術從權力架構中拿掉的。
天下沒有完蛋,歷史沒有終結,現在天下沒有其他新人要勸降,不代表華夏的範圍就此固化了。
只要未來眼界開闊、科技發達、殖民開拓,發現了新世界,你要不要勸降新人?
所以為什麼為了這點蠅頭小利,非得把末降的人法理上應得的那點利益剝奪呢?
(當然如果末降者有屢勸不降、最後是被軍事打擊打得不得不降才放下武器,以及其他惡劣情節,那肯定還是要依法嚴懲的。
但李素的一切判定,都是有法可依的,就相當於對“坦白”、“自首”、“立功”的犯罪分子依然要分層分情況對待,區別其主觀惡性。但這個決策過程中不考慮是否有下一次博弈,都當成還要重複博弈去處理。)
所以,這一世對於未來投降的諸侯族人,不會判斷誰是最後一個而額外加刑。曹袁孫家那些旁支,也不要有心理負擔,任何時候想投降就投降,只要肯接受改造。
此時此刻,朱治、呂範這些想要投降混個善終,最好還能保住官職的傢伙,顯然就是充分看到了前途,才肯這樣幫著拼命死戰。
甚至有那麼一瞬間,朱治有一個錯覺:他連當初為孫家賣命打仗的時候,都沒那麼拼。
畢竟孫家的封賞兌現信用還不如劉備呢!劉備好歹是忠厚長者,對待來投靠的人,答應的條件都做到。
李典被朱治死死咬住,一直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