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1章 莫非有詐,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操和郭嘉都覺得仗打到這個節骨眼上,必須從其他州調援軍過來,為郾城失守後的分兵堵截許昌、上蔡做準備了。
四月初剛開戰的時候,劉備軍實際不過二十萬,但號稱三十萬,曹軍卻是實打實有大約二十三四萬人。
經過這麼久的消耗,數次小規模的擊潰戰,雙方都已經實際降到了十八萬人左右的有生力量。
當然從二十萬降到十八萬,和從二十四萬降到十八萬,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損失量至少是三倍的比例。
而且等這些臨時戰損中的傷兵休養幾個月徹底恢復後,雙方都養回來一萬人左右的傷員,到時候就是雙方都剩十九萬。這就等於劉備花了一倍的永久性損失換掉了曹操五倍的兵力,這種消耗戰怎麼持續得下去?
另一方面,從集結部隊開始算起,雙方調動兵力已經有快兩個月了,這段時間的物資消耗也是極為巨大的。
按照常理一個士兵二十天吃一石糧、一個月一石半,劉備二十萬大軍每月消耗糧草就是三十多萬石。考慮到運糧民夫和路途損耗,實際上接近五十萬石——
還別覺得民夫輔兵吃得多、路上的運輸損耗大,這已經是修通了南陽運河之後的效率了,才能把轉運損耗壓到實際一線士兵消耗的一半多。
如果沒有運河,要靠陸路運一段距離、然後再多加兩次碼頭裝卸貨,那起碼得每個碼頭再多養好幾萬碼頭工人,再算上民夫的家人老弱婦孺,整個系統會幾何級數複雜膨脹。
那種情況下,運輸損耗高於一線士兵口糧一兩倍都是正常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李素和諸葛亮提前三年建議劉備不惜代價挖通漢水與黃淮水系,對於如今漢軍有底氣在豫州戰場跟曹軍拼消耗,是多麼的重要。
對面的曹軍,倒是就地吃糧,最初兩個月不用考慮運糧的問題,所以二十四萬人每個月就是實打實吃掉三十六萬石存糧,零運輸損耗。
現在士兵被殺到只剩十八萬多了,糧食壓力還降低了,每個月只要二十八萬石糧食就能養活了。
可問題是,郾城周邊各縣戰前囤積的存糧也是有限的。曹軍總計吃下去近五十萬石糧食後,基本上餘糧告罄。
再想相持的話,只要超過一個月,就不得不跨郡運糧了,如果超過三個月,那就得跨州運糧,整個豫州各處官倉之前內線囤積的餘糧都得吃幹抹淨。
按照這種消耗速度,後方的荀彧甚至都給曹操算過——如果以“五十萬大軍長期在邊境處於戰爭狀態”這個模型來計算消耗,戰爭持續一年半以上,曹操陣營的公糧餘糧就會都吃光,屯田制那麼高的搜刮比例都撐不住。
當然,這裡有個細節必須注意,那就是“曹軍都部署在目前的邊境前沿”,即拒敵於國門之外。畢竟把糧食從內部腹心之地運到邊境,是有損耗的。
哪怕中原地勢平坦,河流眾多,轉運也是有損耗的。以水路為主、跨越千里平原,多損耗一倍很正常。
曹操要是一直保持五十萬部隊戰時損耗速度吃糧,再有五十萬民夫為他們運糧損耗,以關東五州現在剩下一千二百萬人口、核算下來十五到六十歲男丁也就五百萬。
可不就等於四個成年男丁加七個老弱婦孺,就要供一個前線人員。一年半把國力吃空吃盡完全不是誇張。
但如果曹軍選擇另一種方式,就是一個地方糧食吃光了就棄守,退到下一個還有存糧的據點,而且部隊人數也隨著地盤的淪陷等比例損耗的話,曹操陣營倒是能吃上三到四年才糧盡國亡。
(當然這只是假設完全沒有運糧損耗的理想狀態,即在有糧地區就地防守就食。實際情況只會介於兩者之間。)
現實情況下,在走到這一步之前,曹操早就眾叛親離了。
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